七年级质量监测历史分析报告.doc

七年级质量监测历史分析报告.doc

ID:48968097

大小:4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2-28

七年级质量监测历史分析报告.doc_第1页
七年级质量监测历史分析报告.doc_第2页
七年级质量监测历史分析报告.doc_第3页
七年级质量监测历史分析报告.doc_第4页
七年级质量监测历史分析报告.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质量监测历史分析报告.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七年级质量监测历史分析报告为进一步掌握我市初中历史基础年级教学现状,了解基础年级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情况,确保全市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特组织实施了此次质量监测。现将基本情况分析如下:一、关于各学校成绩的整体分析1.各学校平均成绩备注:35为全市平均成绩55.16分2.各学校优秀率备注:35为全市优秀率11.3%最新范本,供参考!3.各学校及格率备注:35为全市评价及格率41%最新范本,供参考!4.各学校总成绩以上表格所反映的成绩特点:特点一,各学校平均成绩差距较大,最高85.54分与最低39.94分,相差近50分。特点二,各学校优秀率差距极大,最高82%,最

2、低为0。特点三,整体及格率偏低,只有41%,而全市只有15所学校达到平均及格率,其余都低于平均水平。特点四,学校成绩分化明显,两级分化正在成为趋势。从以上四幅图表反映的特点,结合实际,我们还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学校之间分化严重,成绩极度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成绩地域分布不平衡,城乡差距明显。全市总成绩前五名皆为城区学校,总成绩最后10名只有1所城区学校;二是农村学校成绩分化进一步严重。同为山区、边远地区学校,成绩的差距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最新范本,供参考!(2)学生两级分化严重,高、中、低三个成绩段分布不平衡,一定程度上与学生认知规律不符。主要体现在两

3、少一多上,即高分学生少,及格学生少,不及格学生多,呈现出一幅正“金字塔”样式。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书写问题。错别字多,字迹潦草,书写随意涂改,似乎是初中生难以克服的积弊。书写问题势必影响到答题质量,更重要的是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发展。2.审题问题。不认真审题(不慎重,粗心大意);不理解题意(不灵活,一知半解)。3.答题问题。表述能力跟不上理解能力。不达意:意思表达不明白;不规范:专用术语表达不准确;不完整:答题内容不严密,答题格式不完整。            4.双基问题。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基本技能比较薄弱;有一小部分同学基础比较薄弱,对历史概念掌握不清,历史史

4、实把握不准,导致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5.材料分析题和问答题比较灵活,综合考察学生的素质。因此有些学生答题不够理想,在此次的考试中暴露出了基础年级学生学习历史存在的一些问题,突出体现在材料分析应用能力急待提高,在其后的历史学习中,老师应在这些方面加强对学生的训练。6.缺少对知识的深化理解、阅读面和知识面相对较小。对于开放性题目,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去回答,只是单纯的依赖于课本与参考书上的答案,一旦脱离了两者则不知该从何下手去答题,答案中没有写出自己的见解或看法,这在后面的历史学习,教师要注意从多方面进行指导和训练。三、监测所反映的历史教学现状1.过于强化知识的生硬记忆,

5、欠缺理解基础上的方法指导。2.迷信教材,欠缺对课标的解读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课外阅读,知识面狭窄。3.学习环境封闭,历史知识完全理论化,欠缺对历史的生活化把握。4.教学形式有些死板,不利于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和历史想象力的塑造。5.一定程度上存在不重视历史的情况。四、今后应注意的问题1.重视教材,落实基础我们近几年命制的试题,力求贯穿“试题在书外,答案在书内”的思想,十分突出地强调对历史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充分体现了“起点高落点低”的原则,材料新、情景新、立意新,新在试题不在答案,要克服以资料代教材的备考局面,回归教材,落实基础。2.关注现实,贴近生活历史是过去的现实,

6、是现实的一面镜子。以古鉴今,让历史为现实服务是我们学科的重要要求,在复习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关注当今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历史命题有的题直接考,有的题隐性考,只是方式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专题知识的现实切入,重点问题的现实思考。3.体现课改,渗透开放最新范本,供参考!  现在初中课改已进入实质性阶段,我们的教学要渗透开放性、探究性、自主性,教材的栏目多,如内容概要、想一想、智能开发、读史明理、知识拓展等。4.精心选题,优化训练  要精心组织选题训练,训练与教学进度同步,选题要依据重点内容,要根据学生学情,训练的形式多样化,变学生题海为教师题海,教师的

7、资料再多不为多,学生一本也要精选,训练要注意规范性。5.知识整合,结构导读  整体大于局部之和。整体教学优于分散教学。我们在教学中一定变单元为整体,整合教材结构,形成网络,以问题为中心,注重上挂下连,这样便于学生自学,便于学生掌握。我们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微观问题的宏观研究,将一个问题放入历史大背景中进行俯视,也要注意宏观问题的微观把握,力图从细节上了解问题的全貌,这样微观上是基础,宏观上是专题,效果会更好。 【本文档内容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们将会做得更好】最新范本,供参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