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docx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docx

ID:48972589

大小:19.58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2-26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docx_第1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docx_第2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docx_第3页
资源描述: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目标】1.会认2个字,会写4个字,正确读写“茱萸、佳节”词语。注意“异”字与“导”字区别。2.背诵课文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理解诗歌描述的场景,体会诗人的感情。【教学过程】一、抒发情感,导入课题1.板书“佳节”(课件展示)师: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2.师: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那么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课件展示))知道重阳节吗?它是哪一天?(九月九日(课件出示))是啊,过节时我们都是高高兴兴的,可唐朝有位诗人(课件:

2、诗人头像)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课件展示出:“每逢佳节倍思亲”)大家知道这句诗出自哪里吗?(对,它就是出自我国著名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请打开课本。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结合注释理解生词的意思。重阳:我国传统节日,有登高、赏菊、插茱萸的习俗。茱萸: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有插戴茱萸的习俗。2.准确并流利地朗读古诗,在朗读中,正确识记本课的生字,同时,教师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xiōnɡdúyìjiā3/3兄独异佳易错提示:“异”字,上下结构,上边的部分不是已和己。三、课

3、文研读,突破重难点1.理解诗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含义。明确:九月九日,即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忆,即想念、思念的意思。山东,在古时候指华山以东的地区,有别于今天的山东省。2.说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大意。明确:“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生地疏,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每逢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3.长安是当时最繁华的城市,为什么诗人还会感到孤独呢?明确:诗人孤身在外,在氛围浓厚的节日里,看到身边的人都有亲友相聚,联想到自己不过是“独在异乡”,内心更添愁绪,于是在节日里就倍感孤独而遥想家乡亲人了。4.说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句诗的大意。明

4、确:“我”在这远离家乡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戴着茱萸,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5.理解古人“登高”的意义。明确:登高是古时候的习俗,在重阳节这天,人们要登高避灾。6.诗人远在他乡,是怎样知道家乡的兄弟“登高”“插茱萸”?明确:这是诗人的想象,并非实际描写。诗人只是联想到以前在家中时,每逢重阳节,都会和兄弟们进行一样的活动,然而如今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加了,内心更添愁闷的思绪。7.课外拓展:你还记得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明确:①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②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③洛阳

5、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⑤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3明确:这首诗表达了身居外地的诗人,适逢重阳佳节,更加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3/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