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反思汇总_6.doc

课后反思汇总_6.doc

ID:48980609

大小:159.50 KB

页数:57页

时间:2020-02-28

课后反思汇总_6.doc_第1页
课后反思汇总_6.doc_第2页
课后反思汇总_6.doc_第3页
课后反思汇总_6.doc_第4页
课后反思汇总_6.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后反思汇总_6.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专业.专注课后反思汇总1、行走于“雅”“俗”之间在办公室常会与同事开玩笑,把做正常的教学事务当作“俗事”,把利用课余时间看书、思考、写作看作是“雅事”。为什么呢?我常和他们讲,对于正常的教学事务,只要正常完成即行,基本上能不掉队就行。而平时要充分利用时间做点雅事,是为自己的。这虽然观点不一定正确,但也提醒同事们,要把课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积累一些东西,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往自己的工具箱中多装几个工具。不至于到退休,两手空空。这是为人鼓励人们多读书、思考,人为划分的,实际上是不正确的。是应该把“雅”

2、“俗”连起来,做好“俗事”有助于完成“雅思”,只有做好“俗事”才能有所“雅思”,如果放弃“俗事”或根本就干不好,那也就没有“雅思”。正如理论和实践一样,不注重实践而一味地谈论理论,这是空头理论。由此我想到了在“名师”中的一个常见的现象:雅事做到好的,往往俗事做不好。例如有的教师教学水平一般,学生的满意率也不是很高,教学成绩一般。但他擅于“研究”,发表了一些文章,平时我们称之为“科研型的教师”。这样的教师也是不可取的。这样的教师在学校里虽然受到学校的重视,但得不到同事的尊重和学生的爱戴,这样的教师往往被

3、安排到教科室工作,做一些教师培训的事务,但我认为,这样的教师的生命力是不强的。当然最好的现象应该是教学和科研都强型的,这样的教师最受欢迎。也更容易成大师,如魏书生、于漪等一些大家,他们的成功在于是基于“俗事”基础上的“雅思”,这样来源于实践的总结与思考,更具有指导意义,也更具有生命力。我们要做好“俗事”又要“雅思”。2、学生上课,我来听。可行吗?前几天听了一节市优质课老师的课,他是英语课,完全由学生来上,我听后很受启发。恰巧组内轮到我开公开课,于是,我选择了这种课型。首先是布置:在三天前就在班级布置,

4、由课代表在班级物色三位学生担任老师,人员选定后,我召集他们,并选了几本教参给他们,由他们先熟悉教材,所选课题为《生物与环境》第一节生态因素。昨天召集他们,请他们说说廛讲课的思路,由于他们从来没有经历过,所以准备得很不充分,我又临时从网上下载了课件,想弥补他们的损失。今天上课,总的来说,效果较差。也产生了许多思考。一、课堂能否完全交给学生?课堂是神圣的,可以给学生“折腾”吗?课堂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是什么?教师如何利用这一心理?课堂在学生心目中是什么样子的?.学习参考.专业.专注作为学生,他对教育理论、教

5、学规律都不了解,根本就不知道如何调动学生?如何呈现问题?如何讲解,如何预留时间,如何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提问等等,一些最基本的东西他们都不了解,所以要想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是很难的。二、课堂效果指的是什么?课堂效果仅仅指的是知识的传授、学生知识的掌握吗?学生的能力是否包括在课堂教学效果范畴呢?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力?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另外,我们的课堂需要提高学生的什么能力?包括哪些能力?需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创新,怎样才能达到?几个学生的课堂表演,仅是少数人得益吗?回答是肯定吗。毫无疑问参与教学的几个人的

6、知识、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而其他人,则处于旁观者的位置。对“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归纳与质疑(由上节课想到的)最近,在网上搜了一下,仅“把课堂还给学生”一项就有760个词条,概括一下,大致有以下这些:一、实施“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论基础:有的撰文说是依据叶澜教授新基础理论中提出的。这一命题是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语丝中提出的,作为上海市新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的她在文中提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

7、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有的撰文说是依据素质教育的理论,认为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素质教育,同时也提出了反思,例如在文中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这种提法是针对过去应试教育下的满堂灌而言的,可也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有的学校甚至规定教师每节课讲授不得超过15分钟,并把此作为一项考核项目。有的教师因此而解放了自己,何乐而不为呢?可也有的教师出力不讨好,违反规定被领导批评还被同行讥笑。我想“把课堂还给学生”主要是指一种教学思想,教学观念,而从时间上机械限制只能是一种可笑的作法,可又有多少人愿意与领导对立,被

8、同行讥笑而坚持自己的主张呢?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好处,有人撰文认为:第一、可以避免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传统教学往往是教师反复叮咛,反复纠正,时时处处在课堂中讲个不停,以致引起学生的厌烦或逆反心理,而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把课堂还给学生后,师生共同活动的核心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而教师又能够心甘情愿地从传授知识的主角退而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和帮助者。这样师生间的对立情绪得以缓解。.学习参考.专业.专注第二、可以做到让每位学生都有事可做,让每位学生根据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