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心理辅导.doc

考前心理辅导.doc

ID:49190216

大小:1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2-29

考前心理辅导.doc_第1页
考前心理辅导.doc_第2页
考前心理辅导.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考前心理辅导.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考前心理辅导引子——有一个村子里死了一个人,大家挖好了一个坑,第二天准备下葬。半夜一个酒鬼喝醉了,摇晃摇晃地就掉进了坑里,怎么爬也上不去,于是他就想“反正也上不去了,不如就在这儿睡一觉吧!”这时又有一个酒鬼来了,他想回家抄近路,不小心也掉了进去,努力了半天,也爬不上去,于是他也想就在这儿睡吧,等天亮了再说。当他向下一躺的时候,却用手碰到了一个人。“妈啊,这还有一个啊!”于是他一下子就跳出了这个大坑。  1、树立必胜的信心  任何事情到了最后的关头,拼的都是心理战,考试更是这样。你要能在最后的几个小时里把自己的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频率,就能在考

2、试当中创造奇迹。  (1)摆脱“万一”心理:很多同学在考试前咨询:“老师,万一我那天生病了怎么办?”“老师,万一我那天失眠了怎么办?”这许多的“万一”就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会给自己的心理带来许多压力及负面的影响。要学会从正面的角度来理解考试,不要给自己戴这种“万一”的帽子。  (2)积极自我暗示:暗示对人的心理影响是极大的,我们都能看到人在不良的心理状态下发挥是不正常的。多学会给自己一种积极放松的暗示,用一些“我一定可以考得很好”“我一定可以超常发挥”等肯定自己的短句。在学习休息之余多和自己交谈,不断地强化一种必胜的信心与信念。时间长了,

3、就会发现这种良好的积极的心态就会成为自己的一种思维习惯。  2、克服怯场心理  怯场是指考试中的情境或者考试本身(考题)所引起考生的情绪高度紧张与胆怯,其后果是使正常的心理活动暂时失去平衡或中断。严重的怯场心理有时会导致行为失调或晕场,一旦晕倒在考场上,不能继续考试,对考生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也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怯场一般是由于情绪过分紧张所致。在紧张情绪状态下,人的大脑皮层中形成了优势兴奋中心,从而使保持记忆中枢的内容处于被抑制状态,具体表现是回忆不起熟悉的知识。怯场心理属于一种情境焦虑。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心理调控方法,摆脱焦虑,解除

4、这种被抑制状态。调控方法如下:(1)语言调节法,即自我暗示法,具体做法是通过一些有激励作用的内部语言,使积极意识潜入自我意识,直接对自己的思想、情绪产生作用。例如,在怯场心理的征兆刚出现时,可以通过简单、具体,带有肯定性的言语调节自己,比如“我一定能考好!”“我有信心!”提醒自己不必紧张,对自己要抱有信心。在暗示的同时,也可在头脑中联想过去成功的情境,以激励自己参与考试。(2)转移注意法在考试中遇到较难或没有见过的问题或题型时,应先采取主动的注意迁移,减少焦虑,回避这个一时解答不了或暂时回忆不起来的问题,当其他问题解答完之后再回过头来“重新

5、”思考回避的问题。这种做法可以使优势兴奋中心得以转移。也可以休息片刻或者活动一下四肢、头部,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使抑制状态得到缓解。(3)呼吸调节法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消除杂念和干扰。当自我感觉十分紧张时,有意识控制自己的情绪。具体做法是,脚撑地,两臂自然下垂,闭合双眼,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静听空气流入、流出时发出的微弱声音。然后,以吸气的方式连续从1数到10,每次吸气时,注意绷紧身体,在头脑中反应出数字,在呼气时说“放松”,并在头脑中再现“放松”这个词,这样连续数下去。注意节奏放慢,让身体尽量松弛,直到感觉到镇静为止。同学们也可以在平时

6、有意识地训练自己放松,这样,在考场上出现怯场心理时,就更容易调控。  3、克服“舌尖现象”  在考试时,常常会出现一种怪现象,平时记得很熟的算法、公式或答案,竟然怎么也想不起来,步出考场,随即脱口而出。这种现象俗称“茶壶里倒饺子”,心理学家称之为“舌尖现象”。“舌尖现象”是由于考试时人的情绪紧张造成大脑两半球一些部位的强烈兴奋,对回忆对象发生负诱导作用而引起的,它会妨碍人的正确回忆。那么,如何克服“舌尖现象”呢?  由于舌尖现象是情绪紧张而导致的回忆障碍,因此可利用联想、再认、推理这三种追忆方法,来克制它。  (1)利用联想同学们在学校里所

7、学的各科目知识、经验并不是零散的、孤立的,而是彼此都有一定的联系,所谓联想,就是尽可能去寻找这种在头脑中存在的联系。若考生在考前将一些关键内容做成复习卡片,将各知识点内容串连复习,在考试时联想就会对回忆发挥很好的作用。  (2)利用再认有些考生在填空或问答中,遇到某个概念或人名一时回忆不起来时,他们往往采用直接追忆的方法:“它是什么?”“他是谁?”这种方法效率低,且比较被动。主动积极的方法是利用再认,也就是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多的设想一些类似的概念或人名,只要考题中被涉及的内容一出现,就会恍然大悟。这就是使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眼前重现,从而把它再

8、认出来的方法。  (3)选用推理有些考试内容是可以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推理出来的。遇到此类问题,冷静地分析,积极的思考,可剥茧抽丝,推理出未知的内容。  4、注意细节,提前准备就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