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跨膜运输、酶、ATP二轮复习课件.ppt

物质跨膜运输、酶、ATP二轮复习课件.ppt

ID:49223142

大小:5.13 MB

页数:113页

时间:2020-02-02

物质跨膜运输、酶、ATP二轮复习课件.ppt_第1页
物质跨膜运输、酶、ATP二轮复习课件.ppt_第2页
物质跨膜运输、酶、ATP二轮复习课件.ppt_第3页
物质跨膜运输、酶、ATP二轮复习课件.ppt_第4页
物质跨膜运输、酶、ATP二轮复习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物质跨膜运输、酶、ATP二轮复习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二、细胞代谢物质跨膜、酶和ATP第一讲知识内容要求1-3细胞的代谢(1)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2)酶在代谢中的作用(3)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ⅡⅡⅡ考纲要求实验要求4-1分子与细胞(6)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壁分离和复原(7)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二、考试的能力要求2.实验与探究能力探究点一质壁分离以及复原1.植物吸收水分的器官与部位(1)吸收水分的器官:主要器官是根,叶等器官也可以吸收水分。(2)吸收水分的部位:主要是根尖成熟区的表皮细胞。(3)根尖结构2.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1)渗透作用的条

2、件:①具有一层半透膜;②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存在浓度差。(2)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①未成熟的植物细胞主要靠吸胀作用吸水,②成熟的植物细胞主要靠渗透作用吸水。(3)质壁分离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就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原生质层伸缩性比细胞壁伸缩性大)。3.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实验的应用4.区分几组概念或现象(1)半透膜和选择透过性膜半透膜是指某些物质可以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能否通过半透膜往往取决于分子的大小。而选择透过性膜是指细胞膜等生物膜,由于膜上具有

3、载体等结构,且不同生物的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和数量不同,因而对物质吸收与否和吸收多少具有选择性。当细胞死亡时,细胞膜便失去选择透过性,变为全透性。(2)自由扩散和渗透作用自由扩散指分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的地方运动,既可为溶质性物质(O2、CO2等),也可以为溶剂性物质(H2O、酒精等),渗透作用是指水或其他溶剂分子从低浓度的溶液通过半透膜进入高浓度溶液中的现象。从广义上讲,渗透作用是自由扩散的一种特殊形式。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既可以说是自由扩散,又可以说是渗透作用,但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进出细胞只能说是自

4、由扩散,而不能说是渗透作用。12(3)洋葱表皮细胞放在一定浓度的蔗糖、甘油、硝酸氨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洋葱表皮细胞放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会看到质壁分离现象,加清水后复原。放在一定浓度的甘油、硝酸氨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以及自动复原。(4)细胞液和细胞内液细胞液:指植物细胞液泡内的复杂溶液。细胞内液:一般是指人和动物细胞内的液体,属于体液的一部分,区别于细胞外液。比较见下表:【例1】下图表示以洋葱表皮为材料,0.3g/mL蔗糖溶液、0.5g/mL蔗糖溶液、0.3g/mL尿素溶液及清水进行相关实验(

5、时间m表示开始用四种溶液分别处理洋葱表皮;时间n表示开始用清水处理洋葱表皮),测得该细胞原生质体体积变化,图中代表尿素溶液处理结果的是()A.aB.bC.cD.dB探究点二 有关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1.判断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探究点二 有关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1.判断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1)大分子物质和颗粒以胞吞、胞吐方式虽然最终通过了生物膜,但实质上这些物质并没有真正地穿过生物膜。(2)植物细胞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这种选择性与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2.物质浓度与被动运输之

6、间的关系:探究点二 有关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3.影响物质跨膜运输速率的因素(1)物质的浓度自由扩散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温度可以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酶的活性。因此会对两种被动运输方式和主动运输的运输速率有影响,特别是对主动运输的影响。(2)氧气浓度(3)温度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首先是载体蛋白的种类数量,它决定所运输的物质种类和数量。其次,由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所以凡是能够影响能量供应的因素也都影响主动运输速率,如温度、氧气浓度等。DC探究点二 验证影响酶活性的有关实验要点热点探

7、究(11年大纲版全国卷·31)同学从温度为55~65℃的泉水中筛选出能合成脂肪酶的细菌,并从该细菌中提取了脂肪酶。回答问题:⑴测定脂肪酶活性时,应选择________________作为该酶作用的物质,反应液中应加入________________溶液以维持其酸碱度稳定。脂肪缓冲⑵要鉴定该酶的化学本质,可将该酶液与双缩脲试剂混合,若反应液呈紫色,则该酶的化学本质为。⑶根据该细菌的生活环境,简要写出测定该酶催化作用最适温度的实验思路。蛋白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包括55~65℃)设置温度梯度,分别测量酶活

8、性,若所测数据出现峰值,则峰值所对应的温度即为该酶催化化用的最适温度。否则。扩大温度范围。继续实验,直到出现峰值。图2-3-3CD探究点四 不同种类的酶具体应用1.酶的分布酶既可以在细胞内发挥作用,比如线粒体内的呼吸氧化酶和叶绿体中的光合作用酶等;也可以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如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等各种消化酶。不仅如此,在体外适宜的条件下酶也具有催化作用,如可以把唾液淀粉酶加入到试管里,在适宜的条件下催化淀粉的水解反应。2.酶的分类酶的主要种类3.酶的合成过程:(1)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