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出度指导方法.ppt

溶出度指导方法.ppt

ID:49229247

大小:159.51 KB

页数:61页

时间:2020-02-02

溶出度指导方法.ppt_第1页
溶出度指导方法.ppt_第2页
溶出度指导方法.ppt_第3页
溶出度指导方法.ppt_第4页
溶出度指导方法.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溶出度指导方法.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溶出度与释放度 方法应用指导原则用于检查药物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等口服固体制剂在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率和程度。它是评价药物固体制剂质量的一个指标,是一种模拟口服固体制剂在胃肠道中崩解和溶出的体外简易试验方法。对于难溶性药物而言,其制剂崩解时限合格并不一定能保证药物完全地溶解出来,也就不能保证具有可靠的疗效,因此崩解时限检查并不能完全正确地反映主药的溶出速率和溶出程度以及肌体的吸收情况。除主药本身的溶解性能外,制剂处方和生产工艺也影响主药的体外溶出及其生物利用度。因此,在药物制剂研制阶段,就应进行生物利用度和溶出曲线或释放曲线的相关性研究,仿制药应与原研药在相同的多种溶出条件下

2、进行溶出曲线或释放曲线对比试验,两者应基本一致。制剂溶出曲线的累积溶出量一般应大于标示量的90%。1.在水中微溶至不溶的难溶性药物制剂应进行溶出度检查。2.因处方与生产工艺造成临床疗效不稳定的制剂、治疗量与中毒量相接近或不宜释放过快的口服固体制剂(包括易溶性药物),应控制多点溶出量(第一点不应溶出过多,以控制其突释)。3.溶出方法的选择;主要有第一法(转篮法)、第二法(桨法)和第三法(小杯法)。小杯法主要用于在转篮法和桨法条件下,溶出液的浓度过稀,即使采用较灵敏的方法(如UV法使用长光路吸收池等)仍难以进行定量测定的品种。转篮法和桨法的选择,一般可参照下列原则:(1)   

3、对于非崩解型药物,用转篮法较好。(2) 对于崩解型药物,在进行转篮法的整个过程中,确保转篮网孔的通透性尤为重要,对于处方中辅料或主药影响转篮通透性的固体制剂,一般采用桨法。同理,制剂中若含有一定的胶性物质,一般不宜用转篮法。(3) 制剂中含有难以溶解,扩散的成分,选桨法比转篮法好。(4)对于漂浮于液面的制剂,如果辅料不堵塞网孔,应选用转篮法。否则,选用桨法并将供试品放入沉降篮中,并在正文中加以规定。但采用小杯法时不能使用沉降篮。总之,对于不同药物不同处方的口服固体制剂,在制订溶出度检查的方法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目的是建立一种科学的溶出度评价方法,既保证溶出结果的准确

4、、可靠,又对质量不同的制剂具有良好的区分能力。通常在制订方法时,若使用转篮法和桨法所得结果差异不大,应首先考虑使用转篮法。4.转速的选择:转速通常为50、75或100转/分。转篮法,以不超过100转/分为宜;桨法,以不超过75转/分为宜;小杯法,以不超过50转/分为宜。5.溶出介质应以水为主,亦可根据制剂的特性选用0.01~0.1mol/L盐酸溶液或适宜的缓冲液(pH值一般不超过7.6),应临用新制并经脱气处理。对于极难溶出的品种,可加适量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0.5%以下)和聚山梨酯80(1%以下),或加适量有机溶剂,如异丙醇、乙醇等(通常浓度在5%以下),但应有

5、依据,并尽量选用低浓度。6.溶出介质的体积一般应符合漏槽条件。7.应注意胶囊壳对测定产生干扰的可能性,应取同批不少于6粒的空胶囊(或尽可能完全除尽内容物的空胶囊),置同一溶出杯内,用溶出条件下同样体积的溶出介质溶解空胶囊壳,并按溶出试验同样的分析方法测定,折合成每个空胶囊的空白值,作必要的校正。校正值不得大于标示量的25%。如校正值不大于1.标示量的2%,可忽略不计。拟用加酶法测定溶出度时,首先应有符合溶出度测定要求的试剂酶,对试剂酶应有活力和纯度要求,其空白校正值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8.溶出液的测定采用自身对照法仅限于没有化学对照品的多组分药品,在制定方法时,应对对照溶液

6、的制备方法进行验证,以保证其完全溶出,限度一般规定为75%以上。9.测定时,除另有规定外,每个溶出杯中只允许投入1片(粒、袋)供试品不得多投。10.溶出度取样时间及限度应首先考虑临床用药要求,结合制剂特点,并考察溶出曲线再订出,除另有规定外,一般取样时间为45分钟,限度(Q)为标示量的70%。释放度:释放度是评价药物质量的一个指标,是模拟体内消化道的条件,用规定的仪器,在规定的温度、介质、搅拌速率等条件下进行药物释放速率试验,用以检测产品的生产工艺,以达到控制产品质量的目的。用于检查药物从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迟释制剂(如肠溶制剂)及透皮贴剂等在规定释放条件下释放的速率和程度

7、。释放度取样时间及限度应首先考虑临床用药要求,结合制剂特点,并考察释放曲线再订出。除另有规定外,缓释、控释、迟释制剂的体外药物释放度试验可采用溶出度测定仪进行。缓释、控释、迟释制剂试验时的模拟体温应控制在37℃±0.5℃,但透皮贴剂的模拟表皮温度应控制在32℃±0.5℃。1.缓释与控释制剂,按中国药典释放度第一法检查。2.肠溶制剂,按中国药典释放度第二法检查。3.透皮贴剂,按中国药典释放度第三法检查。4.释放度检查用释放介质,原则上与溶出度相同,但可根据药物的溶解特性、处方要求、吸收部位等作相应调整,释放介质的体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