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doc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doc

ID:49279322

大小:4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0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doc_第1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doc_第2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编号:17审批:班级:小组:姓名:教师评价:__《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导学案(二)【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本课时为第二课时,品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性格和志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认真限时(30分钟)、独立完成,规范书写,保证学案完成质量。【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论语》的常识,了解孔子的教学思想和风格。2.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3.解孔子的教育观和人格魅力以及古人的政治思想和行为规范。【学习重点】1.了解和掌握如、夫、则、尔、以、而等词语的用法以及文言句式。2.品

2、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性格和志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难点】1.品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性格和志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孔子评判学生的标准,要联系孔子的政治思想。预习案知识链接:(一)辨析下列加黑加横线的词的含义:①以吾一日长乎尔因为①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方形以②毋吾以也通“已”认为方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土地纵横③则何以哉用、做③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礼仪、礼法④以俟君子就,连词,表顺承④方欲行,转视积薪后,狼洞其中刚①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果、假如①吾与点尔赞同如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与②唯求则非邦也与同“

3、欤”语气助词③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③遂与外人隔绝和④宗庙之事,如会同或者④往借,不与给(二)下列句子中加黑加横线的词有什么特殊用法(词类活用)?①端章甫:②鼓瑟希:③风乎舞雩:④可使足民:(三)下列句子与现代汉语的句子有什么不同。①毋吾以也②不吾知也③则何以哉④求,尔何如?⑤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⑥可使有勇,且知方也⑦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四)翻译下列语句:①如其礼乐,以俟君子。②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③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④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答案:(二)①端章甫

4、名词活用为动词②鼓瑟希名词活用为动词③风乎舞雩名词活用为动词④可使足民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三)①毋吾以也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②不吾知也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省略句③则何以哉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④求,尔何如?省略句宾语前置⑤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介宾短语后置⑥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省略句⑦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定语后置(四)翻译句子①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礼乐教化的事情,就只好等待有才能有德行的人去做了。②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诸侯祭祀祖先的事,或者诸侯会盟、共同朝见天子的大典,我愿穿着礼服,

5、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司仪。③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结束,放下瑟站起来。④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暮春时节,春天的夹衣都穿上了,约五六个成年(行过冠礼)人,六七个少年人,一起到沂水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回来。【我的疑问】 知人论世 初读课文探究案【合作探究·研读剖析】1.简析孔子对三人述志的态度。【探究指导】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编号:17审批:班级:小组:姓名:教师评价:__对子路:赞成他的治国志向,但认为他谈话的内

6、容和态度不够谦虚,这属于“其言不礼”。对冉有:没有正面加以评论,但可以看出是满意的。对公西华:认为他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小结:“因材施教”是被人所公认的科学的教育原则,在这方面儒家创始人孔子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本文是孔子“因材施教”的范例。通过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写出了学生们的志趣、性格,表达了孔子的思想、态度。2.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首先结合孔子的思想来分析。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即以礼治理国家。针对子路“率尔”作答,孔子“哂之”理由就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针对冉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回答,

7、孔子当时不语,在回答曾皙的询问时,反问“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也是国家,既然如此,礼乐教化之事,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针对公西华“愿为小相”的观点,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只有曾皙真正了解老师的意图,结合“国情”,既陈述了自己的具体治国措施,又灵活地将老师的“礼治”思想体现出来。3.结合课文中的言、行、神态描写,具体分析孔子的形象。课文中的孔子是一个既热情而又严格的老师。开始便用“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的劝导打消弟子们的思想顾虑,态度谦和、亲切,接着引用

8、学生平时发牢骚的话,既激发他们发言,又作了一点含蓄的批评(因为孔子主张“人不知而己不愠”),可见他了解学生,注意引导;再如,他虽对子路的“不让”有所不满,但为使弟子能畅所欲言,只是微笑了一下,没有加以评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