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冲刺仿真模拟试卷(十四).docx

高考语文冲刺仿真模拟试卷(十四).docx

ID:49352616

大小:284.82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0-02-29

高考语文冲刺仿真模拟试卷(十四).docx_第1页
高考语文冲刺仿真模拟试卷(十四).docx_第2页
高考语文冲刺仿真模拟试卷(十四).docx_第3页
高考语文冲刺仿真模拟试卷(十四).docx_第4页
高考语文冲刺仿真模拟试卷(十四).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冲刺仿真模拟试卷(十四).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语文冲刺仿真模拟试卷(十四)(含答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在答题卡上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写在试卷、草稿纸上或答题卡非题号对应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答题,不得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传统

2、中国文化中家的形象,蕴含了中国人关于人生和宇宙意义的基本解释。中国古代丰厚的“家”学为寻找安身立命之所,探寻终极幸福之源的人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源。在古人看来,家是自我栖身的场所,没有家的庇护,身、心、灵将会漂泊无依。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代际关系,以及与社会及自然的关系,是支持自我成长、成人的必然前提。家以沟通协调差异之间关系为起始,以实现“和而不同”、“亲密差异”为旨归。家以保全生命、延续族类生存的方式汇合了一切可能的差异性,生成有机的生命共同体。诸如性别差异、姓际差异、年龄差异、身份差异等,这些差异支持并维护着家的存在。在对待“身份差

3、异”的“正名”中,规定与“名”相符的责任和义务之“实”;在对待性别差异中,视两性之和乃人伦之始,所谓“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在对待姓际差异上,视两姓之和乃“附远厚别”,乃“万世之始”;在对待年龄差异上,其“尚齿”的文化,主张代际之间的“父慈子孝”、同代人之间的“孝悌”精神,显示出特有的智慧。这些共同构成现实家庭中的亲缘情理。古人以身家一体为本,类推于天地自然和人类社会,构造出艺术化境域的亲缘情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身体,是基于血缘亲情的一体化的身体,所谓“父子一体也,夫妻一体也,昆弟一体也。故父子首足也,夫妻牉合也,昆弟四体

4、也”。故有敬其身就是敬其亲,伤其亲即为伤身体的亲缘情理,这种以身为本根生发的亲缘情理,由亲爱之情类比类推于人类社会与天地万物之间,同时将个人的使命感与历史担当推及人类社会和自然。所谓“爱其亲,不敢恶人;敬其亲,不敢慢人。爱敬尽于事亲,光耀加于百姓,究于四海”,由此不难理解孟子的“孩提之童无不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这种以身家为本的情感和义理,不仅“亲亲而仁民”,而且“仁民而爱物”,以一种艺术化的境域,充塞天地之间。从原本意义上讲,人是栖身于亲缘共同体,并从中获得安定感和幸福感,唤起神圣使命感

5、的居家之人。中国古代以身家一体为核心,将家的亲缘情理推及他人、社会和宇宙,符合生命本身的轨迹,以及人类历史的逻辑。(摘编自程秋君《中国古代“家”学丰厚》)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丰厚的家学是中国人安身立命和追求幸福的精神源泉。B.家是自我栖身的场所,中国古人于其中不断学习协调自我与外部的关系。C.“尚齿“文化和“孝悌”精神是古人用于处理同代关系与代际关系的智慧。D.在孟子看来,人们从孩童时代起就懂得要敬爱父母,长大后懂得尊敬兄长。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立足

6、于传统中国文化中家的形象,阐述了古代家学的内涵及其价值。B.文章从两个维度论述家的亲缘情理,后一维度的阐述以前一维度为基础。C.文章由居家之人的安定感论起,推导出人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的生发缘起。D.文章末段总结全文,强调了由人生命本身的轨迹唤起的社会神圣使命感。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一个家庭的亲子关系出了问题,孩子的安定感和幸福感必然大打折扣。B.一个家族有好的家学传统,家族成员之间的差异性便容易协调,达成一致。C.因为古人重视血缘亲情,尊重亲缘情理,所以懂得敬重长辈、关爱呵护家人。D.如果没有古代丰厚的家学,中

7、国人对于人生和宇宙意义的理解将受到影响。(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橘红刘群东橘红有个颇有文化味的别名:芸红。猛一听,其陌生度使人吐几口大粗气,再细打听,原来是橘子的果皮。橘子是一种水果,橘红则是一味药。《药品化义》云:“味辛带苦,性温。”《本草汇言》说:“入手足太阳、太阴、阳明经。”《纲目》又道:“下气消痰。”《医学启源》也说:“理胸中、肺气。”橘红的用药,我们邻村一名老中医也喜欢。他用橘红治一些纤夫的外感咳嗽。纤夫们河里来雨里去,日晒雨淋地在船上忙活,患了一身的病痛。有一些纤夫在船上着了凉,患上了咳嗽的,咳嗽声

8、一声比一声急,痰一口比一口勤,就安心在医馆里躺下。老中医医术好,从他祖上挂匾行医,传到他这里时已经三代了。他认真地瞄一眼纤夫吐出的稀白痰,号一会脉,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