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高频考点总结(河南).doc

中考物理高频考点总结(河南).doc

ID:49548470

大小:21.34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02

中考物理高频考点总结(河南).doc_第1页
中考物理高频考点总结(河南).doc_第2页
中考物理高频考点总结(河南).doc_第3页
中考物理高频考点总结(河南).doc_第4页
中考物理高频考点总结(河南).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高频考点总结(河南).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一部分声学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二、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三、噪音的产生和危害1.妨碍人们生活起干扰作用的都是噪声。2.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人耳处减弱噪音。四、声音的应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B超、声呐、倒车雷达、超声导盲仪。2.传递能量:粉碎“结实”,超声波清洗。第二部分光学一、光的传播1.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真空中光速最快c=3×108m/s,空气中近似看做相等。水中和玻璃中较慢。二、光的反射1.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三、平面镜成像1.等

2、大、虚像。上下相同,左右相反。2.物体远离、靠近时,像的大小不变,像离镜面距离跟着增大、缩小。3.注意对称点在作图中的应用。四、光的折射1.空气中的角度最大。2.垂直入射,不偏转。五、透镜及其应用1.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传播方向不变。过焦点,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2.照相机,物体距透镜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3.投影仪,物体距透镜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4.放大镜,物体距透镜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5.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6.眼睛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视网膜上成

3、倒立缩小实像。7.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第三部分热学一、熔化(固体变液体)和凝固(液体变固体)是互为可逆的过程。1.熔化吸热,凝固放热。2.晶体有固定的熔沸点。3.晶体熔化吸热,内能增加,温度不变。晶体凝固放热,内能减小,温度不变。二、汽化(液体变气体)和液化(气体变液体)是互为可逆的过程1.汽化吸热,液化放热。2.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蒸发在任何温度都可进行,速度随液体表面积,表面空气流速,温度增大而增大。沸腾需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是剧烈汽化过程,沸点会随气压增大而升高。

4、三、升华(固体变气体)和凝华(气体变固体)是互为可逆的过程1.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四、热现象综合1.云(液化)、霜(凝华)、露(液化)、雾(液化)、雨(液化、熔化)、雪(凝华)、雹(凝固)2.烟是固体小颗粒,雾是液体小水珠。五、分子热运动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2.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六、内能及其改变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以及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内能的改变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3.分子的平均动能和温度有关,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有关。七、比热容1.Q=cmΔt八、热

5、机1.工作原理:燃料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化为内能,再通过做功转化为机械能。2.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3.一个工作循环只对外做功1次,曲轴转2周,飞轮转2周,活塞往返2次。九、热机效率1.热机转变为有用功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所释放的能量的比值。第四部分力学(一)运动和力一、力、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3.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二、三种力1.弹力包括压力、支持力、拉力等。2.G=mg,重力与压力不是同一个力,但

6、放在水平面的物体,压力等于重力。3.摩擦力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4.滑动摩檫力大小决定因素:①压力;②接触面粗糙程度。一、运动和力的关系牛顿一: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二、惯性1.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特性叫惯性。2.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3.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五、二力平衡1.条件:同物、等大、反向、同线。2.应用:根据受力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根据运动状态判断受力。六、画力的示意图1.一般步骤:一重二弹三摩擦四其他。2.当不知道有无摩擦力

7、时,可以先确定其他力,再跟进运动状态判断(二)质量和密度一、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2.国际单位是kg,在计算重力、压强、热值、比热容时必须用kg3.不随物体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变化而变化。二、密度1.与物质的种类和温度(热胀冷缩)有关。2.直观认为,体积相同时,越重的物体,其密度越大。3.混合物质的密度,不能用密度的平均值。可以用总质量除以总体积。4.测量物质密度,都会回归到用质量和体积来计算。(三)压强和浮力一、压力与压强1.物体自然静止在水平面时,压力等于重力。斜面上压力小于重力。2.固体压强一般用

8、P=F/S来计算,柱状体可以用P=ρgh计算。3.实验时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二、液体压强1.P=ρgh中,h指研究对象距液面的竖直高度。2.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可以直接参看计算公式。三、大气压强1.产生原因:气体收到重力、且具有流动性。(与液体相同)1.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最早测量出其大小的实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