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数形结合思想专题.doc

高考数学数形结合思想专题.doc

ID:49574182

大小:76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02

高考数学数形结合思想专题.doc_第1页
高考数学数形结合思想专题.doc_第2页
高考数学数形结合思想专题.doc_第3页
高考数学数形结合思想专题.doc_第4页
高考数学数形结合思想专题.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数学数形结合思想专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数学集合思想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实现数形结合,常与以下内容有关:(1)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2)函数与图象的对应关系;(3)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4)以几何元素和几何条件为背景建立起来的概念,如复数、三角函数等;(5)所给的等式或代数式的结构含有明显的几何意义。以“形”变“数”虽然形有形象、直观的优点,但在定量方面还必须借助代数的计算,特别是对于较复杂的“形”,不但要正确的把图形数字化,而且还要留心观察图形的特点,发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充分利用图形的性质或几何意义,把“形”正确表示成“数”的形式,进

2、行分析计算。解题的基本思路:明确题中所给条件和所求的目标,分析已给出的条件和所求目标的特点和性质,理解条件或目标在图形中的重要几何意义,用已学过的知识正确的将题中用到的图形的用代数式表达出来,再根据条件和结论的联系,利用相应的公式或定理等。“形”“数”互变  “形”“数”互变是指在有些数学问题中不仅仅是简单的以“数”变“形”或以“形”变“数”而是需要“形”“数”互相变换,不但要想到由“形”的直观变为“数”的严密还要由“数”的严密联系到“形”的直观。解决这类问题往往需要从已知和结论同时出发,认真分析找出内在的“形”“数”互变。一般方法是看“形”思“数”、见“数”想“形”。实质就是以

3、“数”化“形”、以“形”变“数”的结合。  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的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要想提高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的能力,需要教师耐心细致的引导学生学会联系数形结合思想、理解数形结合思想、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掌握数形结合思想。双基自测:1.已知,则方程的实数根的个数为()A.1个B.2个C.3个D.1个或2个或3个2.设数集,数集,且都是集合的子集,如果把叫做集合的“长度”,那么集合的长度的最小值为A.B.C.D.3.若奇函数在上的增函数,有,则()A.B.C.D.4.当满足条件时,变量的取值范围是()A.B.C.D.参考解析:1.解析在同一坐标系下

4、,画出函数y=a

5、x

6、,y=

7、logax

8、的图象,则图象有两个交点.2.解析由题意知.集合M的“长度”为,集合N的“长度”为,而集合{x

9、0≤x≤1}的“长度”为1;设线段AB=1,,a,b可在线段AB上自由滑动,a,b重叠部分的长度即为M∩N.如图,显然当a,b各自靠近AB两端时,重叠部分最短,其值为.答案C3.解析由f(x)为奇函数且f(-3)=0,得f(3)=0.又f(x)在(0,+∞)上是增函数,据上条件做出满足题意的y=f(x)草图,如图,如右图中找出f(x)与x异号的部分,可以看出x·f(x)<0的解集为{x

10、0<x<3或-3<x<0}.答案D4.解析由题意在坐标系下

11、画出

12、x

13、+

14、y

15、≤1的图象如右图阴影部分,①若x=0时,

16、y

17、≤1,此时u=0;②若x≠0时,变量可看成点A(0,3)与可行域内的点B连线斜率k的倒数,而k∈(-∞,-3]∪[3,+∞),题型一代数问题“几何化”——以形助数【例1】求函数的值域。解由题意令,所以其图象如右图所示,原式A=x+y其几何意义是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故可设则A=x+y=,结合图像可知,【探究拓展】在解答此类问题时,主要是通过对“数”的形式进行观察、分析,把“数”转成图形,再借助其几何意义,通过“换元”使问题得以顺利解答.变式训练1.已知实数,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题型二几何问题“代数化”——以数助形【

18、例2】设M是抛物线y=x2上的一点,若点M到直线l:4x-3y-8=0的距离d最小,求点M的坐标及距离d的最小值.解:方法一设点M,由题意可知即当时,满足条件,所以。方法二设过点M平行于直线l与抛物线相切的直线方程为4x-3y+b=0,则整理得3x2-4x-b=0,由题意可知Δ=42+12b=0,即,,所以,所以,。方法三如图所示,若想使抛物线上的点到直线l的距离最小,只需抛物线在点M处的切线与直线l平行即可,因为直线l的斜率为,抛物线的导数为y′=2x,所以。【探究拓展】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利用待定系数法设出抛物线上动点的坐标,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是解决距离问题的重要方法;而利用

19、直线平行求距离也是常规方法;利用导数求切线的斜率也是十分简单易行的好方法,这些方法是几种不同数学思想的应用,注意体会.变式训练2设F1、F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若椭圆上存在点P,使,则椭圆的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是()A.B.C.D.题型三“数”“形”互化,相得益彰【例3】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以原点为顶点且过点(1,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直线y=x的两个交点间距离为8,.(1)求函数f(x)的表达式;(2)证明:当a>3时,关于x的方程f(x)=f(a)有三个实数解.(1)解由已知,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