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点卤技巧.doc

豆腐点卤技巧.doc

ID:49694623

大小:15.67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03

豆腐点卤技巧.doc_第1页
豆腐点卤技巧.doc_第2页
豆腐点卤技巧.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豆腐点卤技巧.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豆腐王”的诀窍——七次点卤技术1、好水浸豆:有条件最好先去掉黄豆的外壳(因含有机氯,并造成豆浆起泡)。浸豆以浸透又不发漕为好。2、使用渣浆分离的磨浆机,要磨三遍,先粗后细,后两遍用热水冲渣再磨。用细纱布过滤后再煮。清除表面的泡沫(因含有机氯)。3、豆浆要充分煮熟。在锅底水平放置不锈钢蒸片,先放入凉水至蒸片高度,然后缓缓倒入豆浆,再轻轻拿走蒸片。这样煮可以不糊锅底。最后清除表面浮沫。3、热浆需冷却至80℃才开始游卤。这时表面会凝结腐皮,要揭去。盐卤与水按1:2融化,即浓度约为36%。1斤干豆需5g~10g的盐卤即15g~30g卤水。【

2、据说在点卤前往豆浆里加少量白醋可以延长豆腐的保质期。】4、游卤要点:慢(每分钟30~40滴)、匀、保温(缸外面包裹保温材料如瑜伽垫等)。游卤时用长柄勺慢慢搅动,使豆浆在瓦缸内慢慢旋动。豆浆不断浓缩成糊状,一旦发现卤水浮在上面不下沉,在糊状浆上走动时,应停止点卤。此卤化阶段约20~30分钟,温度降至约70℃。【如果分多次点卤,则从温度85℃开始点,到70℃结束,时间控制在1个小时左右。前面2、3次卤水量点少些;中间一次可点多些,静置时间也稍长些;后面几次又少些。】5、保温糖化30分钟(这阶段温度下降不能超过5度)。豆浆蛋白质从糊状变成块

3、状的沉淀,表面的糊状物成细小的龟裂的纹丝,酸水浮在上面可以过滤。要是糖化够,分离出来的酸水是金黄色的,喝起来很甜。(否则酸水就会呈乳白色且浑浊,这时可以再加仅仅几滴卤水,然后用长柄勺放入缸底轻轻转搭几圈,等到浆水分离即可。)过滤浮在上面多余的酸水,然后再压模。6、先轻压排水,再整理包布,然后趁热加压让豆腐成形,适时撤去压力,翻板去掉纱布,自然冷却。《“豆腐王”的诀窍——七次点卤技术》来自《农业工程实用技术》周洪玲是山东省牟平县水道镇大疃村人,今年三十八岁。她可用一斤陈豆做出三斤六两豆腐。味道香嫩可口,而且结实,半斤重的块可用马尾提起,

4、一斤一两的豆腐块可用称钩挂着称。那么周洪玲做豆腐的技术决窍在那里呢?她做的豆腐出的多,又好又结实的技术决窍就在七次点卤法上。其工艺流程(以10公斤豆子为例)如下:一、泡豆把清除杂质的豆子放在20℃左右的井水中泡8一9个小时,直到用手掐无硬感为止.二、磨浆10公斤豆泡好后,再兑水115公斤左右.带水把豆磨得很细.呈浆状。三、煮浆把磨好的浆放在锅里用煤火(急火)、敞着锅(不盖锅盖)烧一小时.使浆液温度达到100℃.煮浆前,把浆液充分搅匀.减少糊锅;煮浆中,每隔10分钟搅动一次.共搅动五次。浆煮熟后.立即撤火。四、挤浆把熟浆用豆腐包挤出豆腐

5、汁.尽量挤净。五、点卤煮沸过的豆腐汁装缸后应该控制在85℃开始点卤,70℃停点。点卤时间一个小时左右,卤水用量是把250克卤块熔化成500克卤水。分7次基本点完,绝不能一下子倒进去。点卤要“先紧后松”,第一至三次,每次相隔6分钟,第一、二次各点卤水75克(约1/7),第三次点卤水125克(即1/4)。第四次与第三次相隔18分钟,点卤水60克(约1/8),以后三次,每次相隔10分钟左右,每次点卤水50克(1/10)。每次点卤水都要用瓢顺缸压动,促使豆腐全部凝固。所剩卤水,看清不清汤决定用舍。每次点完卤,盖缸保温,这就是多出豆腐的关键。点

6、卤“冬急夏缓”,冬天挤浆时就开始点卤;夏天等温度下降后点卤。六、压豆腐等缸内温度降到65℃开始压豆腐,用60~65公斤的压力,连续压10分钟,要狠、快。这样,36.5公斤的豆腐就做成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