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秋天》详案.doc

《走近秋天》详案.doc

ID:49753610

大小:3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04

《走近秋天》详案.doc_第1页
《走近秋天》详案.doc_第2页
《走近秋天》详案.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走近秋天》详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感受自然——走近秋天》教学设计三十四中学申闿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秋天、感悟秋天的美好,感受秋天的诗情画意。2、通过搜集、加工、整理材料,进行对秋天的描绘,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二)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把观察的景物和内心感受说给别人听。(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二、教学重点:亲近自然,细心观察,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三、教学难点:让学生充分发挥联想、想象,激发学生兴趣,学会用语言、文字等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四、课时安排:1

2、课时五、学习过程:(一)导入设计:老师:潮起潮涨,花开花落。好似眼前依旧是满眼的翠绿,闻到的依旧是扑鼻的芬芳。走出那美丽的梦境,却是送别了春,告别了夏,迎来了带着丝丝凉意的秋。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自然,走近这多彩的秋天”!(二)认识秋天(自主学习):老师:同学们,你是怎么知道秋天来了呢?1、什么是秋天?老师:真是各有千秋啊!那让我们来认识一下秋天。学生朗读:日历上的秋天,是从8月的立秋开始,直到11月立冬的前一天。9月以后,晴朗的日子虽然依旧持续,早、晚的天气却已渐冷。秋天是稻子的收割季节,农民都为采收而忙碌。此时蟋

3、蟀及金钟儿开始鸣叫,山野树木的叶子转红,叶片掉落后,冬天的脚步也近了。2、老师:同学们,再说说,又有哪些食物可以标志秋天。例:落叶 枫叶秋霜寒蝉 菊花芦苇花 成熟的果子中秋的月亮3、老师:同学们,知道哪些词语能代表秋天。例:天高云淡秋高气爽落叶枯黄层林尽染寒蝉凄切秋风萧瑟4、老师:在这美丽的秋季,有哪些节日可以庆祝和纪念。例:教师节,国庆节,中秋节,重阳节(三)感悟秋天:1、老师:由表及里,老师不仅听到了同学的见解,还领会到了同学们的智慧,那么通过下列秋天的不同景物你有什么感悟?或你选取事物进行感悟。例:秋天的风;秋天的雨;秋天

4、的花;秋天的草(树);秋天的天空;秋天的人;其它事物:2、老师:秋天真的很美,虽然它不如春绿,赶不上冬白,但是放眼望去尽是金黄,在这如诗似画的秋季,会让人想到很多,如果我们看到下列秋天的景物,你都会联想到什么呢?例:中秋的圆月——团圆之乐,未团圆之苦 秋天的天空——人应该有广博的胸襟落叶归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四)描绘秋天:1、老师:在幽美的秋季,在丰富的词语中,在热烈的节日里,我们又再一次的认识了秋天,古代的文人墨客对秋天也是赞不绝口,同学们回忆一下,给我们说说有关秋天的实词。2、佳作欣赏,品析怎样描写秋天的

5、。(1)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秋天,比春天更富有灿烂绚丽的色彩。你瞧,西面山洼里那一片柿树,红得多么好看。简直象一片火似的,红得耀眼,古今多少诗人画家都称道枫叶的颜色,然而,比起柿树来,那枫叶却不知要逊色多少呢。方法:A、要抓住秋天的特点,通过比较来表现。B、视觉:颜色C、修辞:比喻(2)秋雨打着他们的脸。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压着大地。已经是深秋了,森林里那一望无际的林木都已光秃,老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藓掩住它身上的皱纹,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衣裳,它们只好枯秃地站在那里。方法:A、融入情感:喜、怒、哀

6、、乐。B、要有层次:整体—局部、远—近等。C、要善于联想和想象。D、修辞:拟人。 老师: 看来,同学们不但善于观察,想像力也很丰富,那么就把语言付之于行动吧!3、请同学们描绘秋天,分两步:(1)可以用“秋”字来描绘。(2)不着“秋”字,尽显秋意。(五)结束语:同学们我们一起认识了秋天的美丽,描绘了秋天的色彩,感悟到了秋天的深远,单单一个秋天就让我们如此动容,那么,春天、夏天、冬天又何尝不是呢?这些季节所带给我们的思索是永远不会停止的。希望同学们勤于耕耘、勤于收获,每年都有一个成熟的秋天。在感受,品味了同学们的作品,老师想起罗丹的

7、一句名言“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用自己善于发现的眼睛,看到了大自然的美景。确实大自然赋予了我们太多太多的东西:美丽的鲜花、可爱的小草、参天的大树、清澈的溪流…大自然是富饶、美丽、慷慨的,它给予人类取之不尽的食物,饮之不尽的清泉,呼吸不完的清新空气;自然又是多情可爱的,它所拥有的山川草木,风花雪月、蓝天、黑土、大漠、绿洲,激发了一代又一代风格各异的人们,大自然真是神奇而伟大!大自然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一本美学教科书,一本哲学教科书,一本优秀的文学画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