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地理中考专题复习《地图》.doc

九年级地理中考专题复习《地图》.doc

ID:49755114

大小:42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04

九年级地理中考专题复习《地图》.doc_第1页
九年级地理中考专题复习《地图》.doc_第2页
九年级地理中考专题复习《地图》.doc_第3页
九年级地理中考专题复习《地图》.doc_第4页
九年级地理中考专题复习《地图》.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地理中考专题复习《地图》.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九年级地理中考专题复习《地图》湖北周斌【考纲聚焦】1、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地形类型。3、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知识网络】1、网络框架2、重点掌握(1)地图的分类: A、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自然植被图等) B、社会经济地图(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2)、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A、方向:判断地图上的方向时,先看看有没有

2、指向标和经纬线。如果有指向标,就按指向标确定方向(箭头指向北方);如果有经纬线,就按经纬线确定方向(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如果既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线,就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方向。在室外看地图时,应手持地图,面朝北,背朝南;B、比例尺: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形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判断比例尺大小的方法:首先,都化成数字式。然后,把它们都假想成“分数”。最后,看一下假想的“分数”,“分数”大的比例尺大;“分数”小的比例尺就小。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比例尺大的,表示的范

3、围小,内容详细。        比例尺小的,表示的范围大,内容简略。C、图例(符号)和注记(文字):记住地图上常见的图例。【考点热点解读】考点1 比例尺(又称缩尺)的概念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变形: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点拨] 比例尺的表示形式(三种)(1)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5千米。(2)数字式:1∶500000或1/500000。05千米10千米(3)线段式:I-----------I------------I考点2比例尺大小、图幅大小与内容详略、实际范

4、围之间的关系。(1).若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A)图幅大小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详细,精确度高;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但表示的内容粗略简单,精确度低。(B)规律:大范围地区的地图多采用较小的比例尺(如世界政区图等);小范围地区地图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如平面图、军事图等)。(2).若表示的实际范围大小相同,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考点3 等高线(1).概

5、念:在地图上,将陆地________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海拔)(2).在同一地图上,等高线的特点(A)在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________;(相等)(B)相邻的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度差________;(相等)(C)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度________,(越缓)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考点4 比例尺的换算【规律总结】(1).已知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2).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3).已知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6、,求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4).图上距离以厘米为单位,由厘米换算成千米,把厘米数的小数点前移五位。考点5 地图上定方向【规律总结】常用方法判别方向的技巧一般定向法 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法 一般地图上箭头所指为正北,据此确定其他方向时针法 有地球自转或公转方向时,北半球逆时针方向为东,南半球顺时针为东右手法 拇指指向北极,弯曲四指所指为东;拇指指向南极,弯曲四指所指为西海陆轮廓法 极地是大陆表示 南 极,极地是海洋表示 北 极经纬度法经度法 东经度增大方向为东,减小方向为西;西经度

7、增大方向为西,减小方向为东纬度法 北纬度增大方向为北,减小方向为南;南纬度增大方向为南,减小方向为北日影朝向法 可结合图中纬度和正午日影 朝向 确定南北方向考点6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规律总结】1.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地势高低:等高线上的数值为 海拔 ,数值大,即海拔高,地势高;数值小,即海拔低,地势低。2.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陡缓: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度差相等。因此,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反之,坡度缓。3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判断山地不同部位。①山顶: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是中心高

8、四周低。①山顶: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是中心高四周低。图1-1②鞍部: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图1-2③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图1-3④山谷: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图1-4⑤陡崖: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常用符号表示符号表示。图2-7图1--5图1-6【典题演练】(下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