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ppt

高温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ppt

ID:49800594

大小:64.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3-02

高温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ppt_第1页
高温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ppt_第2页
高温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ppt_第3页
高温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ppt_第4页
高温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温 职业危害程度分级.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3部分:高温GBZ/T229.3-20121范围规定了工作场所高温作业的分级及其管理原则。适用于各类存在高温作业的分级管理。不适用于每个劳动日累计高温暴露不足1小时的作业。3术语和定义3.1热应激反应由热应激引起的全身性生理反应。3.2热平衡机体通过调节产热率和散热率,使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而保持机体体温处于平衡的状态。3.3热适应机体对于长期热环境刺激产生的耐热性提高的生理性适应过程。3.4热习服个体耐受热强度能力渐进性增强的生理性适应过程。3术语和定义3.5湿球黑球温度指数又称WBGT指

2、数指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基本参量。室外WBGT=自然湿球温度(℃)×0.7+黑球温度(℃)×0.2+干球温度(℃)×0.1室内WBGT=自然湿球温度(℃)×0.7+黑球温度(℃)×0.33.6环境热强度环境温度、湿度、风速、热辐射影响人体热散发的强度以WBGT指数表示。3术语和定义3.7服装的阻热性生产劳动过程中,劳动者所着的服装影响人体热散发的性能3.8高温作业劳动-休息制度为防止热损伤而制定的高温作业单位时间内(小时)劳动休息制度。4高温作业分级--4.1分级原则与基本要求4.1.1应对高温作业的健康危

3、害、环境热强度、接触高温时间、劳动强度和工作服装阻热性能等全面评价基础上进行分级。4.1.2分级前,通过现场巡查,识别工作场所高温的产生过程、分布范围和采取的控制和防护措施,收集既往热损伤发生和事故资料,确定需要分级的作业。作业分级应与日常监测相结合。4.1.3对作业分级结果和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要定期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提示可能与原分级结果不一致的,或因生产工艺、原材料、设备等发生改变时应重新进行分级,并提出新的预防控制措施和建议。4高温作业分级--4.1分级原则与基本要求4.1.4分级结果以分级报告形式表示,报告书内容包括

4、分级依据、分级结果、预防控制措施和建议、效果评价的方法和应告知的对象。4.1.5分级报告书应告知用人单位负责人、管理者和相关劳动者。4.1.6分级资料应归档保存4高温作业分级--4.2分级依据及方法高温作业分级的依据包括:劳动强度、接触高温作业时间、WBGT指数和服装的阻热性。4.2.1高温作业分级时,需确定体力劳动强度分级,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按GBZ/T189.10执行。4.2.2高温作业分级时,需确定高温作业时间,接触高温作业时间按每个工作日累计接触高温作业时间计,单位:min4.2.3高温作业分级时,需确定作业环境热强

5、度,即WBGT指数,WBGT指数的测定按GBZ/T189.7执行。4高温作业分级--4.3分级4.2.4高温作业分级时,需确定劳动者穿着服装的阻热性,长袖衬衫和长袖工作服及纺织材料连裤工作服的绝热系数为0.6Clo4.2.5根据以上测定评价结果,对照表1内容进行分级。高温作业按危害程度分为四级:即轻度危害作业(Ⅰ级),中度危害作业(Ⅱ级),重度危害作业(Ⅲ级),极重度危害作业(Ⅳ级)。劳动强度接触时间minWBGT指数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Ⅰ60-120ⅠⅠⅡⅡⅢⅢⅣ121-24

6、0ⅠⅡⅡⅢⅢⅣⅣ241-360ⅡⅡⅢⅢⅣⅣⅣ361-ⅡⅢⅢⅣⅣⅣⅣⅡ60-120ⅠⅡⅡⅢⅢⅣⅣ121-240ⅡⅡⅢⅢⅣⅣⅣ241-360ⅡⅢⅢⅣⅣⅣⅣ361-ⅢⅢⅣⅣⅣⅣⅣⅢ60-120ⅡⅡⅢⅢⅣⅣⅣ121-240ⅡⅢⅢⅣⅣⅣⅣ241-360ⅢⅢⅣⅣⅣⅣⅣ361-ⅢⅣⅣⅣⅣⅣⅣⅣ60-120ⅡⅢⅢⅣⅣⅣⅣ121-240ⅢⅢⅣⅣⅣⅣⅣ241-360ⅢⅣⅣⅣⅣⅣⅣ361-ⅣⅣⅣⅣⅣⅣⅣ5分级管理原则5.1根据不同等级的高温作业进行不同的卫生学监督和管理。分级越高,发生热相关疾病的危险度越高。5.2轻度危害作业(I级):在目前的

7、劳动条件下,可能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应改善工作环境,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采取职业健康监护和防暑降温防护措施,保持劳动者的热平衡。5.3中度危害作业(Ⅱ级):在目前的劳动条件下,可能引起劳动者的健康危害。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同时,强化职业健康监护和防暑降温等防护措施,调整高温作业劳动休息制度,降低劳动者热应激反应及接触热环境的单位时间比率。5分级管理原则5.4重度危害作业(Ⅲ级):在目前的劳动条件下,很可能引起劳动者的健康危害,产生热损伤。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同时,强调进行热应激监测,通过调整高温作业劳动-休息制度,进

8、一步降低劳动者接触热环境的单位时间比率。5.5极重度危害作业(Ⅳ级):在目前的劳动条件下,极有可能引起劳动者的健康危害,产生严重的热损伤。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同时,严格进行热应激监测和热损伤防护措施,通过调整高温作业劳动-休息制度,严扫限制劳动者接触热环境的时间比率。正确使用说明1、本部分适用于对热环境产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