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_杜牧_课件.ppt

赤壁_杜牧_课件.ppt

ID:49807174

大小:3.20 M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3-02

赤壁_杜牧_课件.ppt_第1页
赤壁_杜牧_课件.ppt_第2页
赤壁_杜牧_课件.ppt_第3页
赤壁_杜牧_课件.ppt_第4页
赤壁_杜牧_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赤壁_杜牧_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赤壁杜牧作者简介作品简介这首诗是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作者经过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其诗、赋、古文都负盛名,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东

2、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倘若东风不给周瑜火攻曹军的方便,那么大乔和小乔这两个绝代美人,就会被曹操抓走锁进铜雀台。东风:赤壁之战以火攻,时值东南风大作,火乘风势,尽烧北船。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呼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折断的铁戟沉在江底积沙中还没有锈蚀,拿来磨光洗净还能认出他属于过去的朝代。折戟:折断的铁戟。戟,古代兵器。销:锈蚀。将:拿起。磨洗:磨光洗净。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赤壁地理位置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

3、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2.《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这一片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折戟沉沙铁未销3.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赤壁之战周瑜的胜利,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4.前后两句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由叙事引发议论。本诗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由折戟引起的感慨英雄无用

4、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小结:这首咏史吊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