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要素拥挤的理论内涵.doc

生产要素拥挤的理论内涵.doc

ID:49892206

大小:196.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3-05

生产要素拥挤的理论内涵.doc_第1页
生产要素拥挤的理论内涵.doc_第2页
生产要素拥挤的理论内涵.doc_第3页
生产要素拥挤的理论内涵.doc_第4页
生产要素拥挤的理论内涵.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产要素拥挤的理论内涵.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生产要素拥挤的理论内涵*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172035)和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3SZ007)作者简介:孙巍(1963—),男,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吉林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数量经济学;尚阳(1980—),男,辽宁省沈阳市人,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何彬(1979—),男,云南省昆明市人,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摘要:生产要素的拥挤状态描述了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间的一种无效配置状态。在投入要素的等产量线图中,要素拥挤体现为等产量线后弯(Backwardbending)。在经济理论中,

2、由要素拥挤形成的后弯部分的等产量线构成了生产函数的非经济区。本文以生产要素的可处置性为基础,依据拥挤的定义,从经济学理论上论述了拥挤和非经济区是同质问题,并通过对非经济区的理论论述和数学论证,得出了非经济区与拥挤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非经济区与拥挤均是由于要素的弱可处置性所造成的结论。关键词:拥挤;非经济区域;要素可处置性中文分类号:F22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引  言15/15生产要素拥挤状态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一部分生产要素数量不变,其它一种或者多种投入要素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由于投入要素过多所形成的生产淤塞,产出降低的状态。首次把那个概念应用于经济学研究中,

3、来描述该种生产状态的是荣获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学者D.麦克法登(D.McFadden,1978)[1],他将生产要素拥挤状态作为一个边界情况,泛指所有生产要素配置不当所形成的处置能力降低的现象。由于要素拥挤状态表现为明显的非有效性,这种情况发生的缘故、条件和形成机理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而要素拥挤理论内涵的揭示是所有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因此本文对那个问题进行专门研究。生产要素拥挤问题的开创性研究工作逐步引起了相关学者的兴趣与重视。R.法尔和L.苏森(R.FareandL.Suensson,1980)[2]通过案例证明了拥挤现象的普遍存在性。法尔(Fare,1983

4、,2000)[3][4]利用生产理论中技术的可处置性给出了要素拥挤的定义。他指出生产过程中某些生产要素具有弱可处置性是导致要素拥挤的缘故。从拥挤状态的描述能够看出生产要素的拥挤状态表现为要素投入的过剩,是生产的一种无效状态。W.W.库珀(W.W.Cooper,2000,2002)[5][6]在那个角度提出了要素拥挤的新定义。他认为要素拥挤是生产过程中的一种极端无效状态,能够利用经典的Pareto有效性的条件来定义之。他将生产过程分为技术有效、无效和拥挤三种情况。法尔(1983,2000)和库珀(2000,2002)15/15在各自拥挤定义的基础上建立并讨论了生产要素拥挤的

5、测度方法。比较他们二人所提出的拥挤定义以及测度方法是目前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之一。而要客观和科学地评价法尔和库珀二人各自的方法体系,应该首先从分析拥挤的理论内涵开始。约翰逊(Johnson,1913)[7]在1913年首次提出总产量曲线理论。1930年之后,由于弗里希、史克内德和卡尔森(Frisch,1935;Schneider,1934;Carlson,1939)[8][9][10]的杰出工作,总产量曲线和与之对应的生产函数理论已成为经济学中最差不多、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在经济学中将总产量曲线达到最高产量后随着投入增加,产出降低的部分叫做非经济区(uneconomicregi

6、ons);把总产量线最高产量之前其它部分,即所有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都为正时对应的区域叫做经济区。在投入要素的等产量线图中,非经济区域表现为等产量线后弯(Backwardbending)的部分。cf.R.G.D.艾伦(cf.R.G.D.Allen,1947)[11]对非经济区作了一些简单的描述,厂商在配置生产要素进行生产的时候,会存在着一些无法幸免的约束,会阻碍他们在利润最大化原则下选择生产资料成本最小的组合,经济区的范围是不完整的。因此将经济学的分析延伸到非经济区专门有意义的。在艾伦(1947)的基础上G.H.鲍茨和E.J.米山(G.H.BortsandE.J.Misha

7、n,1962)[12]对生产函数以及非经济区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细致的描述了该区域内各种生产要素的变化规律,并对其进行了数学证明。15/15拥挤状态是对非经济区的描述,而非经济区是拥挤状态的理论刻画。利用非经济区的研究结果能够有助于揭示拥挤问题的理论内涵。本文将要素拥挤和非经济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指出了拥挤点和处于非经济区内点的一一对应关系,对要素拥挤的经济学内涵做出系统的经济学分析,并利用数学工具对拥挤问题的理论内涵进行了描述。二、要素可处置性和拥挤、非经济区域的关系生产要素的处置能力(孙巍,1999)[13]的强弱体现了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