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doc

四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doc

ID:49931026

大小:3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03

四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doc_第1页
四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doc_第2页
四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溧城中心小学四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2018.1一、学生考试情况分析本次期末检测全校四年级共有267人参加考试,总分 23070分,平均分   86.41分,及格率为   99.25 %,优秀率为   65.54%。四年级语文试卷试题变得更灵活了,更务实了,一切都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了。二、试题结构特点试卷共分四大部分:基础知识、积累运用、阅读感悟、习作表达。试卷难易程度基本适中,本张试卷突出显示了以人为本,回归本色语文,绿色语文的特点。以课本为载体,辐射相应的训练项目。这份试卷命题坚持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拓宽语文教学领域,打通课内外学习语文的渠道,检查学

2、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及课内外阅读能力。通过试卷我们不难看出:命题人员希望通过试卷,对教师的教学提出建议:不要只围绕课本教书,而应注重课外阅读的辅导,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同时整份试卷还体现了“三重”,即重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能力(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积累运用能力),重创新(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三、学生答题情况掌握较好的是基本知识题,“基础知识”中的词语虽以多种形式的题目出现,但学生的得分情况很好,除学困生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失分。只是在句子练习中,有小部分学生不能准确改写拟人句,一方面是没有将比喻句和拟

3、人句明显区分开来;另一方面是未能展开合理想象,准确使用动词。今后应加强句子方面的练习。语言积累运用的内容都是来源课本,但许多题目又高于课本,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概括表达。由于平时训练较多,因此本题是全年级得分率最高的。阅读,要求学生在对短文反复阅读的基础上,从字、词、句的准确理解,到对文章的感悟。这样的阅读题更进一步考察学生灵活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分析的能力,判断的能力,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检验教师是否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的重要标志。大部分学生都能认真阅读短文,根据问题将自己的理解加以表达。但部分学生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时存在困难,要么没能从文中找到准确的

4、反义词,要么不理解词义,要么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理解。而本次阅读最突出的问题在于,许多学生不能通过阅读,准确把握文章主题,可见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急待培养。作文写一件令人感动的事。这一作文题的设计思路是唤起学生对已有体验的记忆,重视学生个体的独特感受。因为选材于学生自己的感受,学生马上就能想起彼情彼境,当时所经历的事印象深刻的感受的语言、动作、表情也会历历在目,事情的经过也就一清二楚了。这个设计遵循的理念是注重体验,重视学生独特感受,拓展了学生的选材思路,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材,尊重学生特有感受,突破习作难点。大多数学生能抓住重点进行生动地描写,扣分较少。但有一些

5、学生积累不够,语言匮乏,心中明白却不知如何用语言表达,干巴巴的几句话不能将事情的经过表现出来,所以得分比较低。四、考卷中发现的问题纵观这次质量检测,可以看出还存在许多问题。1.词语积累不够。重视积累,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学好语文的金钥匙,语文教学效率就会迅速提高。学生平时缺乏大量的阅读、积累、欣赏、感悟,遇到一些较灵活的题,就感到束手无策。2.逻辑思维能力欠佳。本次质量检测作文素材虽都来源于学生自身的生活实践,但由于有些学生基本功不够扎实,逻辑思维训练太少,所写作文语序散乱,没有很好的逻辑联系。空话、套话、假话太多,童真、童趣体现不够。可见在这方面,学生还是较

6、为薄弱。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应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3.书写不规范。从整体卷面看,学生的书写情况不容乐观。书写不够端正,字体潦草不规范。五、改进措施通过这次素质检测,看到了学生们的进步,也很好地反观了教师们的教学情况,有欣喜也有不足和遗憾。为进一步加强下一学段的教学,采取如下教学措施:1.注重语言积累的灵活性。教学中注重语言的积累,但是比较机械,死记硬背的现象严重,忽视理解记忆。随着年级的升高,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逐渐加强意义识记,这既是基本的认识规律,也尊重了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求熟背的内容还要求学生会写。书本上的优秀片段、包括课外的,让他们多读

7、,感悟中华语言的魅力,受到美妙语言的熏陶,以致在语言中提高语言鉴赏能力、写作水平。2.潜心解读文本。文本文本,教学之本。在深刻、充分、多元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学设计。错别字的出现、标点运用的不当、词汇量的不足、语言的干瘪苍白,都是训练量的不足、训练法的不到位所致。由于理解与认识的偏颇,语文教学过分强调其人文性,而对工具性有所削减,因此语文课堂仍须加强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能力”的训练。在课堂上加强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准确性,在课堂上就多写多练。  这一点教师要严格要求,规范书写,加强易混淆字、词的区分、认识。               3.重视运用语言的训

8、练。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练习和小笔头的练习,指导学生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