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障制度创新.doc

养老保障制度创新.doc

ID:50002405

大小:108.15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03

养老保障制度创新.doc_第1页
养老保障制度创新.doc_第2页
养老保障制度创新.doc_第3页
养老保障制度创新.doc_第4页
养老保障制度创新.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养老保障制度创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养老保障制度创新  养老保障制度创新摘要养老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事业单位改革要求,必须实现传统的养老保障制度到现代养老保障制度的转型,在这一转型时期里,要求以人为本实现养老保障制度的创新,就是要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改革养老金计发办法,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科学的养老金增长机制;建立健全企业年金制度和个人养老储蓄计划。  关键词事业单位改革养老保障制度创新目前,机关事业单位仍然执行传统的离退休制度,离退休费由财政或者单位负担,而农村基本以家庭养老为主,还没有形成一个普遍性的社会养老制度,这种传统的社会养老保障模式,在合法性与合理性上无疑都有所失当。

2、  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获悉,xx年,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加快推进,全国有17个省份实现了省级统筹。  根据国家事业单位改革要求,必须实现传统的养老保障模式到现代养老保障模式的转型,因此,实现以人为本养老保障模式的制度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一、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向部分积累制过渡,是符合我国现阶段实际的最优选择,“一般来说,现收现付和基金积累适当结合应该是最优的体系”,“部分基金积累可能是使保险收入在长期内实现最大化的最优办法”。  在付出成本尽可能小的情况下做实个人账户,有三个有效途径。  1、分类实施。  在推进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社会保障试点的基础上,对于养老保

3、险基金结余较大、地方财政实力强且不需要中央财政补助的经济发达地区,可以先行一步,鼓励这些地区做实个人账户,尽早形成可运营的基金积累。  其他地区逐步渐次推进。  2、逐步做实。  一是在全面做实个人账户之前,可先将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在管理制度上“统、账”分开。  企业缴费全部纳入社会统筹部分,个人账户规模统一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  个人账户基金的多少,取决于个人缴费额和个人账户基金收益。  个人账户只能用于参保人员养老,不能提前支取。  参保人跨地区流动可以转移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储存额,参保人员死亡,个人账户基金可以继承,从而为做实个人账户奠定基础。  二是对需要各级财

4、政补助的地区,根据基金承受能力,采取从5%左右起步、逐步做实的办法稳妥实施,补助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  三是锁定“空账”,现时起步。  对已经形成的个人账户空账运行部分不再弥补做实,锁定本金,仍然按照老办法记载名义利息,在本人退休时通过养老金发放逐年偿还。  3、梯次推进。  已经做实的个人账户资金形成了积淀,如果把这部分资金用好用活,可以有效解决做实账户的近期财政压力问题。  就全国而言,做实个人账户的资金压力主要在中央财政。  由于中央财政对第一批做实账户地区的财政补助资金已经进入了预算盘子,不再成为新增支出压力。  个人账户做实后形成的基金除一部分投入资本市场运营外,

5、大部分仍然以储蓄存款形式存在。  这样,国家可以发行社会保障专项国债,特许个人账户基金购买,再用专项国债资金继续支持对第二批做实账户地区所需要的补助资金,并依次逐年滚动。  据测算,仅首批做实个人账户的辽宁省就已经形成了80多亿元的基金积累。  个人账户基金支出具有分散的特点,为把国债逐步分摊到各年的财政预算中消化创造了条件,一般不存在偿付风险。  只要灵活调度基金,既可以分散当期资金压力,又达到了实现“名义账户”向“实体基金账户”转变的目的。  二、改革养老金计发办法,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  1、改变个人账户养老金按固定的退休人员平均余命。  目前,我国退休人员平均年龄与人均预期寿命

6、之间相差17年,这意味着绝大多数退休人员个人账户养老金都要从统筹基金透支。  随着生活保健水平提高,人的寿命还将延长,透支现象愈加严重,而且制度本身也起着刺激提前退休的作用。  这次改革实行个人账户养老金发放标准由个人账户基金额除以本人计发月数所得。  国家统一制定退休年龄与预期寿命相关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表”,退休年龄越小,计发月数越多,反之亦然。  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扼制透支和提前退休的倾向。  2、改革基础养老金按固定比例发放的办法,注重体现激励机制。  原办法规定个人缴费累计满15年,就可以领到职工平均工资20%的基础养老金。  缴费年限与基础养老金水平脱节,多缴费不

7、能多得,不仅影响人们的缴费积极性,而且在制度上留下达到最低年限就中断缴费、逃避义务的漏洞。  基础养老金的基数由当地职工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平均工资的平均值决定,前者体现了社会公平,后者体现了个人的收入水平差别及缴费贡献,从而把公平和效率有机结合起来。  3、妥善解决新旧办法的过渡问题。  对“中人”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同时,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  决定过渡性养老金的标准的因素为职工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个人在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