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我住长江头.ppt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ppt

ID:50013317

大小:278.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3-07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ppt_第1页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ppt_第2页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ppt_第3页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ppt_第4页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卜算子李之仪东方女性情感的深层展示品赏这首词,或能对古人爱情、友情——中华民族特有的情感发散方式,有深一层的理解。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卜算子李之仪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全词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相思女子的形象,上片描绘这个女子面江而思,下片表现这个女子内心的愿望。词有浓郁的民歌风味,语言平易通俗,明白如话;词句复叠回环,构思新巧。上片以长江起兴。开头两句,一句说"我",一句说"君",构成文句上的重叠复沓,诗意上的相对相映。一住江头,一住江尾,既显空间之远,又蕴相思情之长。我们仿佛感触到了主人公深情的思念和伤感,而一个在遥隔

2、中翘首思念的女子形象,也在此江水悠悠,千山重障的背景下呼之欲出了。词的三、四两句,是从前两句自然引出的。江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当然就天天望江水,"日日思君"来,而"不见君"又是非常自然的了,山水阻隔的路又岂是那么容易跨越的?当然,词人这里所指的"江水"也许是一种隐晦,并不是阻于山水,而是被其他的因素所阻,如父母的反对,身份地位的不相称,家族势力或世仇等等。虽然彼此不相见但想到同住长江之滨,"共饮长江水",女主人公的内心又感到了一点安慰。这"共饮"一词,反映了人物感情的波澜起伏,使词情分外深婉含蕴。下片以"此水几时休"呼应上片的"长江头""长江尾""长江水","此恨何时已。"呼应上片

3、的"思君"的句子,过片换头,仍紧扣长江水,承"不见"进一步抒写别恨。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用"几时休"表明主观上祈望恨之能已,"何时已"又暗透客观上恨之无已。江水永无休止之日,自己的相思隔离之恨也永无消止之时。现实的困难是无法改变的,那么自己也该安慰自己一下吧,于是"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便自然而生。恨之无已,正缘爱之深挚。"我心"既是江水不竭,相思无已,自然也就希望"君心似我心",定不负我相思之意。"江"的阻隔虽不能飞越,"共饮长江水"的两颗挚爱的心灵却能一脉遥通。这样一来,单方面的相思便变为对对方的期

4、许,无已的别恨便化为永恒的相爱与期待。这样,阻隔的心灵便得到了永久的滋润与慰藉。从"此恨何时已"翻出"定不负相思意",是感情的深化与升华,也是一种理智的反思和顿悟。全词以长江水为抒情线索。悠悠长江水,既是双方万里阻隔的天然障碍,又是一脉相通、遥寄情思的天然载体;既是悠悠相思、无穷别恨的触发物与象征,又是双方永恒相爱与期待的见证。随着词情的发展,它的作用也不断变化,可谓妙用无穷。薛砺若在《宋词通论》中说,李之仪的词,很隽美俏丽,另具一个独特的风调;他的《卜算子》,写得极质朴晶美,宛如《子夜歌》与《古诗十九首》的真挚可爱。上邪(yé)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

5、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与君绝!《上邪》是一首民间情歌,是一首感情强烈,气势奔放的爱情诗,出自于汉乐府民歌。诗中女子为了表达她对情人忠贞不渝的感情。她指天发誓,指地为证,要永远和情人相亲相爱。是女主人公忠贞爱情的自誓之词。女主人公自“山无陵”一句以下连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来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爱,深情奇想。《上邪》情感真挚,气势豪放,表达欲突破封建礼教的女性的真实情感,被誉为“短章中神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