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历的24节气.doc

中国农历的24节气.doc

ID:50229567

大小:517.02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05

中国农历的24节气.doc_第1页
中国农历的24节气.doc_第2页
中国农历的24节气.doc_第3页
中国农历的24节气.doc_第4页
中国农历的24节气.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农历的24节气.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农历的24节气   一、24节气的含义 立春   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形象地反映出立春时节的自然特色。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天长了,太阳也暖和多了,气温、日照、降水趋于上升或增多。这时,文人墨客常爱寻觅春的信息在哪里?“嫩于金色软于丝”的柳条芽苞,泥土中跃跃而试的小草,正等待着“春风吹又生”。农谚说得好: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虽然春日渐暖,但因天气的变化仍然无常,防寒防冰还是必要的。  雨水   雨水不仅表征降雨的开始,而且表示雨量开始增多。雨水之前的天气相对比较寒冷。随着雨

2、水的到来,但见雪花纷飞、冷气浸骨的天气渐渐消去,阳光温和、细雨飘飘的日子渐渐走来。雨水后,我们明显地感到春天的脚步越来越清楚,芬芳的花香,沁人的气息激励着身心。春来大地万木兴,一年之计也在于春。在农事上,雨水正是小春管理和大春备耕的关健时期。在工业、商业等方面,也是计划竞发的时期。对我们的生活,也充满一个新的希望。  惊蛰   惊蛰的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但真正使冬眠动物苏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声,而是回升到一定程度的地中温度。惊蛰时节,春光明媚,万象更新,也正是

3、春耕大忙的季节。气温、地温都上升的较快,地上的草木生长得也快,正所谓“不知季节看花草,不知地气看五木。”无论对农民或是其商人,积累一定物候知识,对生活和工作都有一定的帮助。  春分   春分是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之一,春分又称为“日夜分”,故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的说法。春分时,太阳的光线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昼夜时间相等。到了春分,雨水开始明显增多,春分前后,我地的平均气温已稳定通过10度,达到气候学上所定义的春季。春分后,进入早稻的播种时期,越冬作物也进入春季的生长阶段,此时的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早已蜂蜜喧哗,

4、晓燕穿梭,百花盛开,到处一派生机盎然。  清明   太阳到达黄径15度时为清明节气。清明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荣茂盛的意思。正所谓“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也。”此时,我地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度以上,桃花初绽,杨柳泛青,冬季的凋零枯萎景象一扫而光。清明时节,民间有踏青、寒食、扫墓等习俗。在农业生产中,清明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有“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疑”、“种树造林,莫过清明”说法。清明后,人们可以领略到真正的春光。  谷雨   谷雨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是“雨水生百谷”的意思。谷雨时节的雨量开始明显增多,由于雨水

5、的滋润,五谷得以生长。谷雨后,气温回升很快,天气转暖,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江南地区的日平均气温都在16度以上。在我地有“清明多栽树,谷雨要种田”。谷雨后,春雨滋润着田野,田间的管理十分重要,农业生产已进入繁忙时期,因此要抓住时机,精耕细作,注意天气变化,抢种抢栽,不误农时。  立夏   立夏,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迎来炎热的夏季,但在气候上,连续五天的日平均气温在22度以上才表示夏季的开始。立夏以后,正是早稻大面积栽插的关健时期。立夏后,雨水来临的早迟和雨量的多少,与农业生产关糸密切,农谚说得好:立夏

6、不下,犁耙高挂。在我地,立夏后,气温明显升高,雷雨天气增多,万物生长旺盛,除早稻返青移栽外,农事活动十分繁忙,这时,天气的变化也多且复杂。  小满   小满是一个表示物候变化的节气。小满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夏季,自然界的植物都比较丰满和茂盛,春种作物正值生长的旺盛期。在江南一带,平均气温一般都高于22度以上,景象呈现的是夏景,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此时,乡村闲人少了,田间的肥水管理得到加强。初夏风光,正可谓“梅子金黄杏子肥,榴花似火,桃李新熟,蜓立荷角,作物旺盛,欣欣向荣”。  芒种   芒种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

7、气。时至芒种,南方地区的田野已是一派秧苗嫩绿的生机景象,田原秀丽无边无垠。古往今来,“农耕之本,在于趣时”。到了芒种时节,因气温增高,水稻进入生长期,应该抓紧时间栽插,以免时间的推迟影响正常生长。许多农作物也到了栽种的时候。农谚“芒种忙忙种”的道理就在这里。芒种后,我地的雨水也相应增多,暴雨的机率较大,搞好雨期的田间管理也是很重要的。  夏至   夏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最高,但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近地层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

8、多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三伏是按我国古老的干支纪日法,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致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我国各地这段时间的气温最高,在我地最高气温可达到40度左右。夏至后的天气局地对流强,降雨范围小,有“夏雨隔田坎”的说法。  小暑   时至小暑,已是绿树浓荫。小暑时我地的平均气温接近30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