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清风《醉解老子》上士闻道,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pdf

谭清风《醉解老子》上士闻道,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pdf

ID:50255294

大小:392.77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4

谭清风《醉解老子》上士闻道,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pdf_第1页
谭清风《醉解老子》上士闻道,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pdf_第2页
谭清风《醉解老子》上士闻道,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谭清风《醉解老子》上士闻道,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谭清风《醉解老子》讲义闻道有先后,士有高低分帛书《老子》:上士闻道,堇(通行版作: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通行版作:不)笑不足以为道。这一章,老子向我们描述了不同层次的士人闻道后的表现各有不同。那么,什么是士呢?《说文解字》中说:士,事也。数始于一,终于十。从一从十。孔子曰:“推十合一为士。”凡士之属皆从士。意思是说,士是善于处事的人。天地之数,从一开始,到十结束。字形采用“一、十”会义。孔子对高明之士提出一个标准那就是“推十合一”。孔子这句话该如何理解呢?我们知道甲骨文的“十”字,是用一竖表示的,也即如“一”字的一横经过90度旋转后的样子,说明从

2、“一”旋转到“十”后,再往下旋转就又回到“一”了,也即隐含着九九归一的意思。“十”字用一竖表示是区别于“一”字的字形,但和“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一”代表起始,而“十”即代表旧的循环的结束也代表新的循环的开始。另外,金文中的“十”字更接近于10了。我们看中间的黑点好像是一个浓缩的○,○向上下一延伸就成了,这是不是很象形呢?若用老子的哲学观来解释孔子“推十合一为士”这句话,一是德的数喻,○是道的数喻,而一又是最接近○的,也即最接近于道的。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此,“十”也是从道、德所生出去的数,十有数量众多的意思。“推十合一为士”就是告诉我们既要善于从道○德一中

3、去推演万事万物的规律,同时更要合一。既要守中,守住代表道的这个“○”,又要把握住“一”这根主线,具体到为人处世上,就要合于德,合乎道,如此才称得上一个高明之士。1谭清风《醉解老子》讲义那么,这对我们有什么借鉴意义呢?著名教育家潘光旦先生在其《论士的教育》一文中,从孔子的“推十合一为士”的思想出发,对当下的教育现状指出了两个我们非常容易犯的问题,一是泛滥无归,二是执一不化。什么是泛滥无归呢?潘先生解释说泛滥无归的人患在推十之后,不能合一。通俗点说就是放而不收。比如我们做学问过于喜欢恣意汪洋、不着边际的演绎推理,单向思维太重而过于发散最后却丢失了根本。做事情喜欢绕弯子,耍小聪明,结

4、果越绕越迷糊,越耍越找不到北了,最后自己把自己困住了,这叫作茧自缚。再比如我们领导者在管理过程中,权力下放却不知如何收回,因为没有一个收回的机制或原则,造成权力泛滥,各自为政,不听中央领导的话,这也是泛滥无归。我们的建议是一定要有一个纲领性文件放在那里,平时可以不用,但为避免霉变、生虫,要经常拿出来晒一晒,更新一下。一旦下面出了问题,就用这个纲领约束指导下面的人不要妄为。若上升到老子的哲学思想就是:执一以为天下牧。什么是执一不化呢?潘先生解释说执一不化的人,患在未尝推十,早就合一,这里所谓合一的“合”字,实际上是不适用的,因为其间并没有多少可合的内容。通俗点说就是只收不放,比如

5、我们做学问或做事情经常浅尝辄止,谨慎过了头,不敢迈出步子大胆尝试。或者说是守旧思想太严重,不知道变通。再比如我们很多人学老子,只学老子的“执中守一”,却不学其“执两用中”,只知道去执、守,而不知道用,这也是执一不化的表现。再比如我们做领导的只知道紧紧抓住权力,却不知道如何有智慧的下放,最后结果是自己整天累的半死,下面的人却快活的要命。唐代四川有一个叫赵蕤的人,是一位儒、道、兵、法等诸子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非常了不起,他写了一部书,名为《长短经》,又称《反经》,被后人尊奉为小《资治通鉴》,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韬略奇书,为历代有政绩的帝王将相所共悉。赵蕤在《长短经》上引用了孔子的一句

6、话,将人分为五个层次,即:庸人,士人,君子,圣人、贤人。其中对士人的解释如下:所谓士人者,心有所定,计有所守。虽不能尽道术之本,必有率也;虽不能遍百善之美,必有所也。是故智不务多,务审其所谓;行不务多,务审其所由。智既知之,言既得之,行既由之,则若性命形骸之不可易也。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此则士人也。赵蕤这些话翻译成白话,大概意思是说:那些被称作士人的,有信念,有原则。虽不能精通天道和人道的根本,但向来都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虽不能把各种善行做得十全十美,但必定有值得称道之处。因此,他不要求智慧有多少,但只要有一点,就务必要彻底明了;言语理论不求很多,但只要是他所主张的,就

7、务必中肯简要;他所完成的事业不一定很多,但每做一件事都务必要明白为什么。他的思想既然非常明确,言语既然扼要得当,做事既然有根有据,就犹如人的性命和形体一样和谐统一,人格和思想非常完整、独立,外在力量是很难改变他的。所以富贵了,也看不出对他有何增益;贫贱了,也不会对他有什么损失——这就是士人。很多人将士理解为受过教育的读书人或者说知识分子一类。事实上,老子所说的士不一定特指知识分子,没读过书人的不见得就不能得道。典型的如六祖慧能,大字不识一个,并不妨碍他开悟得道成佛。老子所说的士更多指的是求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