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源抗菌肽的研究现状和展望.doc

动物源抗菌肽的研究现状和展望.doc

ID:50262132

大小:294.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3-07

动物源抗菌肽的研究现状和展望.doc_第1页
动物源抗菌肽的研究现状和展望.doc_第2页
动物源抗菌肽的研究现状和展望.doc_第3页
动物源抗菌肽的研究现状和展望.doc_第4页
动物源抗菌肽的研究现状和展望.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动物源抗菌肽的研究现状和展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动物源抗菌肽的研究现状和展望汪以真(浙江大学饲料科学研究所,生物饲料安全与污染防控国家工程实验室,动物分子营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动物营养与饲料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杭州310058)摘要:动物源抗菌肽是机体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效应分子,因其具有广谱高效抗菌活性、细胞选择性及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抗生素的理想替代品。此外,由于动物体自身分泌的抗菌肽远未达到抑制细菌所需浓度,因此其生物学功能不仅局限于抗菌活性。大量研究表明,抗菌肽不仅具有抗细菌、抗病毒、抗真菌、抗肿瘤等效果,在体内还表现出抗炎症反应、招募免疫细胞、促进上皮损伤修复、促

2、进细胞吞噬细菌等重要作用。然而抗菌肽在一些方面的研究尚不透彻或存在争议,如抗菌肽是否存在耐药性以及通过重组表达技术生产的抗菌肽是否能安全有效的应用。关于抗菌肽的一些生物学功能与分子机制还有待系统深入的研究,如抗菌肽的构效关系、抗菌肽对益生菌的影响、抗菌肽与抗生素的互作效应、抗菌肽的稳定性及其吸收与代谢情况、营养物质调控内源抗菌肽的表达等。因此本文旨在从动物源抗菌肽的生物学功能、作用机制、稳定性与吸收、表达规律与营养调控、分子改良以及重组表达6大方面进行综述,为研发新型、高效、环保型抗生素替代品提供重要信息和策略。关键词:抗菌肽;生物学功能;稳定

3、性;表达规律;分子改良;重组表达中图分类号:S816.7抗菌肽,又名宿主防御肽,是机体抵抗外来致病菌侵袭的重要屏障。成熟抗菌肽一般包含12~100个氨基酸残基,由于其带正电荷、呈两亲性的分子结构,使得其便于与带负电荷的微生物膜或其他细胞靶点相互作用[1]。人们一直认为抗菌肽具有广谱抗菌、不易产生耐药性、无残留等优点,然而随着对抗菌肽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它并不是“万能的”,某些细菌仍然能对抗菌肽产生耐药性,而且某些抗菌肽对动物体内的益生菌也有一定的杀伤作用。另外,外源抗菌肽的吸收、在动物体内的稳定性以及与抗生素相互影响等都不甚明了。鉴于此,本

4、文从生物学功能与作用机制、稳定性与吸收、表达规律与营养调控、分子改良以及重组表达6个方面对动物源抗菌肽的研究现状作一系统阐述。1.抗菌肽的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制1.1抗菌肽的抗菌功能与机制抗菌肽可以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作用,直接快速地杀伤细菌,且抗菌谱广。其自身独特的氨基酸组成、大小、电荷、空间构像和结构、两亲性、疏水性和膜的流动性及组成等使得其拥有独特的抗菌机制。尽管目前尚没有一个涵盖所有抗菌肽作用机制的理论,但大家公认的主要为膜作用机制和胞内作用机制[2]。细菌、真菌和真核生物细胞膜是大多数抗菌肽作用的首要靶点。抗菌肽通常定位在细菌膜的表面,当

5、肽浓度达到一定阈值时破坏细菌细胞膜[3]。而抗菌肽作用于微生物细胞膜包括非受体结合和受体结合2种机制。多数微生物外层带负电荷与阳离子抗菌肽非受体结合,有学者观察了10种不同动物源的抗菌肽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如ATCC25922)和革兰氏阳性菌(如ATCC25923)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大多数受试抗菌肽都能破坏细菌细胞膜,使其内容物泄漏,出现空泡化,此外还发现抗菌肽Protegrin-1(PG-1)具有胞内作用靶点,能够与细菌DNA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4-5]。其他研究者也发现一些抗菌肽具有破膜机制和多种胞内作用机制,如Lv等[6]发现多

6、种杂合肽透过细菌细胞膜,破坏膜完整性导致细菌死亡;Lan等[7]发现抗菌肽Gloverin能抑制RNA合成;Hwang等[8]、DeSmet等[9]先后发现抗菌肽Indolicidin、PR39和Attacins能抑制蛋白质合成。最新研究表明,抗菌肽的杀菌机制远非如此。Chu等[10]报道抗菌肽α-Defensin6可以结合到细菌表面,自我组装形成一些小纤维和纳米样纤维包裹在鼠伤寒沙门氏菌周围,减少细菌黏附到肠道黏膜进而保护机体。本课题组也发现猪源hepcidin能够使大肠杆菌K88发生聚团,形成网状结构包裹。1.2抗菌肽的免疫调节作用与机制抗

7、菌肽在机体内的浓度低于2μg/mL,远小于其杀菌浓度,但却可以在生理环境下调节免疫细胞功能。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免疫调节活性是抗菌肽发挥的主要生物学功能[11-12]。抗菌肽的免疫调节功能主要包括:1)调节机体炎症水平。抗菌肽发挥炎症调节功能依赖多种机制,如Niyonsaba等[13]研究表明,人抗菌肽LL-37能抑制核转录因子-kB(NF-kB)亚单位p65的移位,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通路选择性上调抑炎因子的表达;Mookherjee[14]也发现LL-37通过与脂多糖(LPS)直接结合,从而

8、抑制Toll样受体(TLR)4及下游信号通路的激活等。同时LL-37可以降低LPS诱导的小鼠及人嗜中性粒细胞[14]、树突状细胞[15]和B淋巴细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