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罗红霉素.ppt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罗红霉素.ppt

ID:50278845

大小:157.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3-11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罗红霉素.ppt_第1页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罗红霉素.ppt_第2页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罗红霉素.ppt_第3页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罗红霉素.ppt_第4页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罗红霉素.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罗红霉素.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罗红霉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罗红霉素是新一代14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红霉素C9位结构改造衍生物。对酸稳定,口服易吸收,给药剂量和给药次数均少。其体外抗菌作用与红霉素相似,体内抗菌作用比红霉素强1-4倍。性质外观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鉴别时呈正反应,比旋度为-82°~-87°,碱度为8.0-10.0(PH)。该品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苦,略有引湿性。性质1、易溶于乙醇和丙酮,甲醇和乙醚中溶解,水中几乎不溶;2、水中溶解度:0.1g溶于30ml水;3、不易燃、无闪点、无挥发性刺激性气味;4、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

2、,易破坏失去效价,干燥状态或碱性条件下均较稳定,不被破坏;5、高温、光照易变色失效。鉴别实验1、取本品与罗红霉素对照品,各加无水乙醇溶解制成每1ml中含罗红霉素10mg的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1990年版二部附录30页)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氨水(60∶4∶1)为展开剂,展开后,晾干,喷以SX浓硫酸乙醇溶液使显色并加热至出现颜色斑点,供试品所显主斑点的位置应与对照品的主斑点相同鉴别实验(2)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品的图谱一致。杂质检查碱度取本品0.1g,加水150ml,振摇依法测定(中国药典1990年版二部附录4

3、4页),PH值应为8.0~10.0。水分取本品,照水分测定法(中国药典1990年版二部附录55页第一法)测定,含水分不得过3.0%。有关物质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1990年版二部附录34页)测定。杂质检查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磷酸二氢铵液(0.1mol/L)-乙腈-水(2∶2∶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5nm。取本品,加流动相制成每1ml中含2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量取适量,用流动相稀释成每1ml中含0.1mg的溶液,作为预试溶液,取预试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调节检测灵敏度,使主成分色谱峰的峰高为满量程的20~25%,再取供试品溶

4、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至主成分峰保留时间的2倍。供试品溶液的色谱图中如有杂质峰,量取各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总峰面积的3%。杂质检查异常毒性取本品,用无水乙醇适量(乙醇量为总体积的4%)溶解,加注射用水稀释成每1ml中含2500单位的溶液,依法检查(中国药典1990年版二部附录106页),按腹腔注射法给药,应符合规定。含量测定精密称取本品适量,加乙醇溶解后,用磷酸盐缓冲液(PH7.8)制成每1ml中含1000单位的溶液,照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中国药典1990年版二部附录113页)测定,即得。检定法二剂量法。检定菌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培养基ⅡP

5、H7.8~8.0。高低剂量浓度5μ/ml与10μ/ml培养条件温度:35~37℃,时间:16~18小时。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