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2战俘营里的货币.ppt

案例2战俘营里的货币.ppt

ID:50287226

大小:425.51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12

案例2战俘营里的货币.ppt_第1页
案例2战俘营里的货币.ppt_第2页
案例2战俘营里的货币.ppt_第3页
案例2战俘营里的货币.ppt_第4页
案例2战俘营里的货币.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案例2战俘营里的货币.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金融学》课程教学案例战俘营里的货币第一章 货币概览案例:案例:战俘营里的货币作为货币的理想材料应具有如下特性:第一,容易标准化;第二,做货币的材料必须是可分的;第三,做货币的材料应携带方便;第四,做货币的材料必须稳定,不容易变质。由于金银等贵金属基本能满足以上要求,所以世界各国不约而同地选择金银作为充当货币的材料。基本原理案例:战俘营里的货币二战期间,在纳粹的战俘集中营中流通着一种特殊的商品货币:香烟。案例:战俘营里的货币当时的红十字会设法向战俘营提供了各种人道主义物品,如食物、衣服、香烟等。由于数量有限,这些物品只能根据某种平均主义的原则在战俘之间进行分

2、配,而无法顾及到每个战俘的特定偏好。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偏好显然是会有所不同的,有人喜欢巧克力,有人喜欢奶酪,还有入则可能更想得到一包香烟。因此这种分配显然是缺乏效率的,战俘们有进行交换的需要。案例:战俘营里的货币但是即便在战俘营这样一个狭小的范围内,物物交换也显得非常地不方便,因为它要求交易双方恰巧都想要对方的东西,也就是所谓的需求的双重巧合。为了使交换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需要有——种充当交易媒介的商品,即货币。那么,在战俘营中,究竟哪一种物品适合做交易媒介呢?案例:战俘营里的货币许多战俘营都不约而同地选择香烟来扮演这——角色。战俘们用香烟来进行计价和交易,如

3、一根香肠值10根香烟,一件衬衣值80根香烟,替别人洗一件衣服则可以换得两根香烟。有了这样一种记账单位和交易媒介之后,战俘之间的交换就方便多了。案例:战俘营里的货币香烟之所以会成为战俘营中流行的“货币”,是和它自身的特点分不开的:它容易标准化,而且具有可分性,同时也不易变质。这些正是和作为“货币”的要求相一致的。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战俘都吸烟,但是,只要香烟成了一种通用的交易媒介,用它可以换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自己吸不吸烟又有什么关系呢?分析案例:战俘营里的货币我们现在愿意接受别人付给我们的钞票,也并不是因为我们对这些钞票本身有什么偏好,而仅仅是因为我们相信,当我

4、们用它来买东西时,别人也愿意接受。分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