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相变 教学课件 作者 刘宗昌第4章马氏体相变与马氏体4.0 第4章. 马氏体相变.ppt

固态相变 教学课件 作者 刘宗昌第4章马氏体相变与马氏体4.0 第4章. 马氏体相变.ppt

ID:50340684

大小:41.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3-08

固态相变 教学课件 作者 刘宗昌第4章马氏体相变与马氏体4.0 第4章. 马氏体相变.ppt_第1页
固态相变 教学课件 作者 刘宗昌第4章马氏体相变与马氏体4.0 第4章. 马氏体相变.ppt_第2页
固态相变 教学课件 作者 刘宗昌第4章马氏体相变与马氏体4.0 第4章. 马氏体相变.ppt_第3页
固态相变 教学课件 作者 刘宗昌第4章马氏体相变与马氏体4.0 第4章. 马氏体相变.ppt_第4页
固态相变 教学课件 作者 刘宗昌第4章马氏体相变与马氏体4.0 第4章. 马氏体相变.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固态相变 教学课件 作者 刘宗昌第4章马氏体相变与马氏体4.0 第4章. 马氏体相变.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4.马氏体相变与马氏体本章特点:内容丰富而重要,难度较大。学习本章,主要应当掌握马氏体相变的基本特征,马氏体的组织形貌,亚结构及其物理实质。马氏体、马氏体相变的定义。了解并正确认识马氏体相变切变机制的有关学说和模型。学习新理论。序《世界冶金发展史》中记载,公元前900年,在埃及已将斧头淬火硬化,斧刃经检验具有马氏体组织,硬度45HRC。在中国,早在战国时代已进行钢的淬火。公元前206~24年,出土西汉墓刘胜剑具有淬火马氏体组织。但是当时,只有技术,没有科学。到19世纪中叶,索拜(Sorby)首先

2、用金相显微镜观察到淬火钢中的这种硬相。1895年法国人Osmond将其命名为马氏体(Martensite)。1926-1927年Γ.Β.库尔久莫夫等用X-射线技术测得钢中马氏体为体心正方结构。并认为马氏体是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20世纪20年代以来,马氏体相变是金属学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发现不仅钢中存在马氏体相变,而且在有色金属及合金,陶瓷材料中都可发生马氏体相变。1924年,Bain提出了马氏体相变的应变模型,称为贝茵模型。此模型与实际不符。1929年,周志宏等首先将电解铁淬入水银,

3、获得马氏体组织。此举证明,马氏体也可以是体心立方结构,不为碳所过饱和。1930年,Γ.Β.库尔久莫夫和G.萨克斯(Sacks)首先测得Fe-C合金马氏体与母相奥氏体保持一定的晶体学位向关系,即K-S关系。此模型为切变机制的经典模型,但与实际不符。1933年,R.E.迈尔(Mehl)测得在中、高碳钢中马氏体在奥氏体的{225}γ晶面上形成,被将其称为惯习面。1934年,西山测得Fe-Ni合金马氏体相变时存在一定的位向关系,并称为西山关系。也与实际不符。1949年,Greniger和Troiano测

4、定了Fe-22%Ni-0.8C%合金中的马氏体位向,发现了G-T关系,并且以此设计了G-T模型,试图解释位错和孪晶,但与实际不符。1951年,J.W.Christian首先提出了马氏体相变的层错形核模型。1953年,Frank首先提出Fe-C{225}γ马氏体与母相间的位错界面模型。促成了K-D位错胞核胚模型的提出。未被试验证实。1952年,张经录首先用金相显微镜观察到Au-Cd合金马氏体的孪晶。1953~1954年,同时独立地提出两个马氏体相变的表象学假说,其一称为“W-L-R理论”;另一个称

5、为“B-M理论”。应用矩阵计算,但其其物理模型不正确,与实际不符。1964年,Bogers-Burgers双切变模型被提出。60年代末,70年代初先后提出马氏体相变的协作形变“理论”和范性协作模型,以及多次切变模型。到20世纪80年代就马氏体相变机制已经提出10余种模型,但均与实际不符,切变机制并非成熟的理论。马氏体相变是材料科学中的重要的转变之一。其研究具有巨大的理论和实际价值。总之:20世纪以来,马氏体及马氏体相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马氏体相变动力学,马氏体组织学,马氏体性能学、马氏

6、体材料开发应用等各方面的研究均获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是,就马氏体相变切变机制的研究,尚未形成完整而成熟的理论体系,假说、模型较多。近年来,刘宗昌等人从相变热力学、表面浮凸、晶体学、组织学等方面否定了马氏体相变的切变机制,认为:1)马氏体相变驱动力不足以完成切变过程;2)切变机制缺乏试验依据;3)所有的晶体学切变模型均与实际不符。4)切变学说不能解释试验现象。5)提出了马氏体相变新机制。马氏体论文(20世纪马氏体论文11篇,20世纪马氏体论文11篇1).LIUZongchang,Intergranu

7、larFractureofAs—QuenchedMartensiteinHighCarbonSteels,ACTAMETALLIURGICASINICAVolume3ANumber1January1990,58~642)刘宗昌钢件淬火开裂机理金属热处理1990年第8期(总第156期)p33)刘宗昌,淬火高碳马氏体沿晶断裂机制,金属学报1989,第25卷,第4期,A294~2974)刘宗昌,高碳钢马氏体长大速度的研究,金属材料与热加工工艺,1981.2—3.111~121.5)刘宗昌,淬裂及影响因

8、素,金属材料及热加工工艺,1980.5,57~62.,.6)刘宗昌,中高碳钢马氏体沿晶断裂成因的探讨,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83,No1.2,122~1297)刘宗昌,淬火显微裂纹及控制因素,金属热处理,1981.3,21~268)刘宗昌,高碳钢淬火断口形态及形成,理化检验1983,No.6,1~59)刘宗昌,淬火裂纹形态及影响因素,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91.No.144~501.10)刘宗昌,高碳孪晶马氏体微裂缝的形成,包头钢铁学院学报1982,No1,9~17。11)刘宗昌,中碳钢淬火马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