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风教案(徐红).doc

季风教案(徐红).doc

ID:50395341

大小:16.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05

季风教案(徐红).doc_第1页
季风教案(徐红).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季风教案(徐红).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季风》教学设计执教:上海南汇中学徐红班级:新场中学高一(9)班时间:2013年12月5日下午第二节(13:40~14:20)一、教材分析专题10“季风”由“季风气候的成因”和“季风与农业”两个知识点组成。季风环流是与三圈环流对应的另一大气环流形式,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差异。最典型的东亚季风,在巨大的太平洋和广阔的亚欧大陆之间,由于强烈的海陆热力差异,冬夏季节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形成不同的气压系统,造成冬夏季节几乎完全相反的盛行风向。此外,南亚季风的形成还与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有关。季风气候鲜明的雨

2、热同期和大陆性强的特点,使得中国和印度等季风气候区的农业生产带有鲜明的“季风特征”。二、教学目标1、理解季风气候的成因和特点,说出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的的影响。2、读“1月、7月全球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分析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盛行风向的季节变化,分析季风气候的成因和基本特征,讨论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关注我国气候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促进形成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意识。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季风的成因和特点难点:阅读图表资料,分析季风气候的特点和成因。由亚洲1月和7月季风图引入新课中国季风季

3、风气候的成因和特点季风与农业巴黎与哈尔滨的气候对比四、教学流程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展示亚洲1月和7月季风图,由季风概念引入“季风”。(二)新课教学1、教师展示1月、7月海平面等压线图,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冬夏季节亚欧大陆和太平洋的气压系统,并进一步分析东亚季风的成因和特点。2、教师展示1月、7月亚洲季风图,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南亚季风的成因和特点。教师设问:(1)说出印度半岛1月和7月的风向和源地。(2)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为何会出现来自低纬海洋的西南季风?3、判读三种季风气候的分布、特点。

4、4、讨论:在所有的产业部门中,农业受气候影响的烙印最为明显。说说我国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5、教师展示地图、景观图等,设问:纬度相近的巴黎与哈尔滨,为何冬季景色差异很大?引导学生理解大陆东西岸气候差异的原因。六、课后反思:我的《季风》一课,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设计的。设计问题,启发引导学生读图分析,一步步探究季风的成因和特点,季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这次是借班上课,但新场中学高一(9)班的学生让我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季风的成因对高一的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难度,但在我不断的引导启发下,一个个

5、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看着他们会意的眼神,我也释然了,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师生配合越来越默契。我的预设全部完成,在过程中也有课堂生成的快乐,课堂是在预设中生成的。这节课,容量大,在40分钟内追求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特别重要。有创意的设计,既要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又要激起学生的思维,能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