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4柳永词两首雨霖铃教案 .doc

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4柳永词两首雨霖铃教案 .doc

ID:50412607

大小:2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08

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4柳永词两首雨霖铃教案 .doc_第1页
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4柳永词两首雨霖铃教案 .doc_第2页
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4柳永词两首雨霖铃教案 .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4柳永词两首雨霖铃教案 .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柳永词两首雨霖铃课题:《柳永词雨霖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感受诗人的离别之情。2、赏析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3背诵诗歌。2.能力目标l、体会诗歌中的意象为诗歌奠定的基调。2、掌握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3.德育目标感受诗人真挚的情意。重点:培养学生鉴赏诗歌能力。难点:赏析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体会诗人明白晓畅、凄婉清丽的诗歌风格。教学流程:(包括:1、设疑自探;2、解疑合探;3、质疑再探;4、运用拓展。)一.导入课前播放歌曲《雨霖铃》,营造离别感伤的氛围。导入:长亭送别,执手相看,西口走送,挥手回眸,柴门扶杖,汽笛声催,生命

2、在演绎着悲欢与离合。而当我们轻轻叩开古典诗词的门扉,不经意间就会发现一个个泪眼婆娑的丽姿和一个个凄婉缠绵的动人故事。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离别诗,感受离别诗的千种风情,也就是柳永的《雨霖铃》。二、设疑自探针对“离别”这一主题,结合宋词的基本学习目标,你能提出哪些问题?预设问题:1.这首词讲了一个怎样的别离故事?描写了哪些离别情景?2.这首词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这首词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带着这些问题,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提示:1.初读诗歌:结合课下注释,解决字词障碍,疏通文意,并标注疑难。2.再读诗歌:思考预习前提出的问题。三、解疑合探(一)同学

3、们,你们在疏通文意时,是否遇到“拦路虎”,如有,请提出来。预设问题:1.对长亭晚:“晚”,傍晚。“长亭”,是古人设在路边的亭舍,常用作饯别之处,这里既交代时间又暗示离愁别绪。“天下伤心处,长亭更短亭”,更能撩人心怀。2.念去去:越去越远的意思。3.更那堪:更何况怎么能够承受。(二)解决了字词障碍,请同学们再读诗歌,进一步感知。师总结:补充修改31.写了词人离开京城时,与情人在长亭送别的情景。离别情景:饯别时暗淡、低落的心情;船要出发时难分难舍的痛苦;设想中“今宵酒醒”后的凄凉、怅惘以及日后“良辰好景”不再的极度孤独、无聊。2.提示:请同学们找出景物描写的语句,

4、自由品读,分析景物特点,感悟意境。借助“寒蝉”“长亭”“骤雨”等意象,营造了冷寂幽清、凄凉清丽、缠绵悱恻的意境。3.不忍分离的依依不舍,不得不走的无可奈何,惜别之情、离别之苦,哀怨缠绵。4.师提示:从情和景的结合角度,以及景物描写方法方面考虑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本是多情之人,又在这样冷寂幽清中无奈离别,情何以堪。眼前景,心中情,自然地溶在一起。虚实结合词的上片所描写的“饯别时”和“船要出发时”的景物是离别时实际的环境,而下片则是对第二天清晨酒醒后所见到的景物的设想、想象。四、诵读品味.解决了这些问题,相信同学们对这首词有了

5、初步的了解。请心怀其情,如临其境,设想自己就是词人,走进这首词,带着你领悟到的感情,朗读这首词,至少两遍。同时,需注意:1、如果有新的疑问,也可提出;2.画出你特别欣赏的语句。(1)如有疑问,解疑合探。(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欣赏的诗句。预设: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不仅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也营造了一种足以触动人离愁别绪的气氛。2.“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噎。”进一步刻画了两人难舍难分的形象。心中万句言词,要说时却不能说得半句。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此句是“过片”,巧妙地承接了上文

6、。离别使多情的人伤心,自古而然,有自我安慰之意。忽然又转到现实中来,说在这“冷落清秋节”中离别更使人难以忍受。拓宽了诗的境界,下面再说别后生活的设想就显得顺理成章了。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融情于景,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凄清的画面,这幅画面又出现在一个特定的时刻—“酒醒”之后。离人饮酒,为的是消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写江岸杨柳,分明是惋惜“垂杨只解惹春风,如何系得行人住”;写晓风残月,分明是慨叹“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去天边月,无人知。”(关于杨柳和残月,温庭筠曾在一首送别诗中

7、写过“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菩萨蛮》)(关于风,曹植曾有诗云“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五.质疑弄探就这首词现在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若有,请提出。3六.运用拓展(1)《雨霖铃》抒写的是离别之苦,古代诗词中表达离情别意的作品有很多。你能从读过的诗词中说出几句吗?同是离别事,千般情滋味。诗人们用生花的妙笔,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离歌。希望同学们平日多积累一些像《雨霖铃》这样的名家名篇中的经典名句,尝试在我们的写作中,创造性地学习运用!(2)现在请大家编写一道题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建议:可以从语言积累、字词巩固、语言品读、思想内容等方面设计自测题。

8、教师组织学生自我解答或相互解答。教师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