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批改方法.doc

作文批改方法.doc

ID:50438354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09

作文批改方法.doc_第1页
作文批改方法.doc_第2页
作文批改方法.doc_第3页
作文批改方法.doc_第4页
作文批改方法.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作文批改方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自评互评组评浅谈批改作文的好方法——九中高勇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难以攻克的关隘,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成为所有语文教师心中的共识。   其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仅仅是学生主体的行动,而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正如:“积累是形成文章的前提,辅导是形成文章的架构,批改是纠正、进步的阶梯,评价是文章成果的体现”。可见,每一个环节都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教师或学生应如何批改作文呢?第一、通读一遍或二遍文章,确定是否符合作文要求,是否有修改的价值。在刚开始学习作文修改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掌握的批改方法比较单一,经验较少,一些差生的作文很难找到修改的切入点。所以,需要先

2、通读一、二遍文章,确定这篇作文是否符合作文要求,是否有修改的价值。往往这样的作文需要教师进行示范批改,让学生学会怎样运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第二、教师示范批改,学生学会运用修改符号修改。这种方法是指将作文写在大纸上、黑板上或在投影胶片上投影放大,让学生看清楚,教师用红笔批改示范。在示范过程中,教师运用学习的规范的修改符号,删、改、添、换、调,进行修改示范。让学生看懂整个修改过程,看懂每个修改符号的意思,学会使用这些修改符号,使他们在今后自己修改或互相修改的过程中,熟练运用。与此同时,可辅以适当的课堂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达到信息的多方位流动。教师在示范批改时,要注意多鼓励,多

3、赞赏。通过阅读批改,分享好的语句和段落,增强学生的写作欲望,鼓励学生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的积极性。第三、教师面批面改,实施因材施教。这种方式的效果很好,针对性强,可以亲和师生关系,增强感情,便于因材施教。但面批面改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不宜经常采用。在实践中,一般只在个别辅导时重点运用。一种是写得很差的作文,让学生互改,无处理清,更是无处着手。这时,教师应该根据主题找出稍好一点的句子予以表扬并加以修改,增加这些学生的自信心。第二种是写得较好的作文,这些学生的底子厚,水平较高,不易犯那些表面错误,所以要当面指出不足,予以修改。但在面批面改时,一定要注意教学民主,让每种学生都有

4、良好、积极的心态,在“平等”的教学交谈、师生互动中实现信息的接纳。第四、学生自评自改,学习修改步骤。叶圣陶老先生提出:“文章要自己改,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这一方法主要在作文指导课中进行。指导学生自改作文,就要针对文章的形式让其修改,学会修改的步骤:首先,通读两遍作文,看内容是否具体,感情表达是否真实,语句是否通顺,是否有一定条理。然后,对字、词、句,及标点逐以推敲予以修改。最后看所有表达是否符合主题思想。对于小学生来说,文章的中心主题内容的理解还不能达到较高的标准。因此,自改作文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不懈,才能有所见著的方式。第五、学生互评互改,增强批改水平。互改作

5、文既可以发挥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有利于有效地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这种方式需要教师的及时指点,把合理组成的小组(一般按照作为水平高中低合理分配),由组长反馈的问题教师及时解答。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选出精彩的内容,找出存在的不足,根据修改目标。如:1、格式是否正确;2、错别字有几个;3、有几个病句;4、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5、所选材料是否真实等;6、你想对她(或他)说些什么?互评互改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它增强了同学之间的互动性。通过作文的交流形成心灵的对话,更促进了同学友谊的发展,增强了集体荣誉感。第六,学习教师进行眉批、旁批、总批的方法,注重评价的

6、鼓励性、尊重性和赞赏性。(“三批”兼顾,“三性”并重)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写出一两条小批语即为眉批;在文章的两旁对相应句、段写出自己的建议即为旁批;当然,年级的不同,修改的要求也不同,但在修改时一定强调找出同学作文两个以上的优点,并提出一个好的建议写在同学的作文本上,这就成了总批。再写上自己的名字和日期,还可以画或贴一个成功的标志,予以鼓励对方。这种方法由于学生掌握的文学基底较浅,艺术评价词语运用不是很到位,这时教师应及时予以点拨,和学生共同“推敲”评价词语的选择。通过几年来的实验,学生在批改中体会到了应怎样更好书写作文,在书写作文的过程中又能及时地避免常见的语法或词语运用等方面的错

7、误。指导与批改互融互进,把我的学生的作文水平推倒了一个高度,学生发表的文章多达十几篇。当然,作文的指导、批改、评价方法是多元的,它们之间并不是截然分开、固定不变的。只有掌握多元的方式,灵活运用,更好地让学生积累、感悟、反思和运用,才能让学生写出更精彩的文章,描绘出更灿烂的一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