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类病害防治模板ppt课件.ppt

瓜类病害防治模板ppt课件.ppt

ID:50464567

大小:4.60 MB

页数:59页

时间:2020-03-13

瓜类病害防治模板ppt课件.ppt_第1页
瓜类病害防治模板ppt课件.ppt_第2页
瓜类病害防治模板ppt课件.ppt_第3页
瓜类病害防治模板ppt课件.ppt_第4页
瓜类病害防治模板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瓜类病害防治模板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葫芦科蔬菜病害防治技术知识点1黄瓜霜霉病知识点2瓜类枯萎病知识点3瓜类炭疽病知识点4瓜类白粉病知识点5瓜类病毒病知识点1黄瓜霜霉病病黄瓜霜霉病是黄瓜发生最为普遍、危害最严重的病害。黄瓜霜霉病,俗称“跑马干”、“干叶子”,苗期成株都可受害,主要为害叶片和茎,卷须及花梗受害较少。三、病害循环四、防治方法二、病原一、症状一、症状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苗期发病,子叶正面出现不均匀的褪绿黄化,后变黄干枯。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灰黑色霉层。成株期,从下部老叶开始。初期,叶正面出现淡黄色病斑,背面出现受叶脉限制的多角形病斑,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灰黑色霉层。发病初期发病中期发病后期二、病原病菌的孢子

2、囊梗无色,单生或2—4根束生,从气孔伸出,上部呈3—5次锐角分枝,分枝末端着生一个孢子囊;孢子囊卵形或柠檬形,顶端具乳状突起,单胞,淡褐色。孢子囊可萌发长出芽管,或孢子囊释放出游动孢子,变为圆形休止孢子,萌发芽管,侵入寄主。卵孢子球形,黄色,表面有瘤状突起。三、病害循环病菌为活体专性寄生真菌,种子不带菌,病菌主要靠气流传播,从叶片气孔侵入。霜霉病的发生与植株周围的温湿度环境关系非常密切,发生起始温度为16℃左右,而流行适温为20~24℃,且要求相对湿度在85%以上。该病的蔓延速度很快,有人将其称为“跑马干”,一旦有了中心病株,只需3~4次的扩大再侵染,即可酿成大灾,因此防治此病的关

3、键是尽早发现中心病株或病区。四、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2.加强栽培管理3.生态防治4.药剂防治:代森锰锌、嘧菌酯、春雷霉素、多抗霉素知识点2瓜类枯萎病瓜类枯萎病又称萎蔫病、蔓割病,是瓜类重要病害之一,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以黄瓜、西瓜发病最重,冬瓜、甜瓜次之。三、病害循环四、防治方法二、病原一、症状一、症状幼苗受害,子叶枯黄萎焉下垂,茎基部变褐、缢缩呈猝倒状,重者导致枯萎。成株期发病,植株生长缓慢,叶片自下而上逐渐枯萎,似缺水症,中午发病明显,早晚恢复,数日后叶片枯萎下垂,最后枯死。病株的茎基部稍有缢缩,茎节部出现褐色条斑,常流出松香状胶质物,茎基部表皮多纵裂。潮湿进,病部表生白或

4、粉红色霉层。纵部病茎检视,维管束呈褐色。幼苗发病呈失水萎垂状,茎基变褐缢缩而猝倒。二、病原病菌为半知菌亚门、丝孢钢、丛梗孢目、镰刀菌属的黄瓜尖镰孢菌。菌丝白色,棉絮状,有隔膜和分枝,培养基底部呈浅紫红色,或淡黄色。小型分生孢子无色,长椭圆形,单胞或偶有1个分隔,量多;大型分生孢子无色,镰刀形或纺缍形,1-5个分隔,多数3个分隔,顶端细胞长且尖,足胞不明显,量少。厚垣孢子淡黄色,圆形。尖镰孢菌除危害黄瓜的专化型外,尚有危害西瓜、甜瓜、丝瓜的三个专化型。局部地区还有瓜萎镰孢菌危害黄瓜。三、病害循环病菌主要以菌丝、厚垣孢子和菌核在土壤和带菌肥料中越冬,病菌在土壤中存活6年,最初侵染的主要

5、来源。种子内外带菌率很低,是次要的初侵染来源。病菌通过根部或根毛顶端细胞间侵入。进入维管束后,因堵塞导管而使植株萎蔫,或分泌毒素使植株中毒死亡。枯萎病是土传的系统性病害,再侵染也能造成局部危害,但不起主要作用。四、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2.加强栽培管理3.嫁接防治4.培育壮苗5.药剂防治: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春雷霉素知识点3瓜类炭疽病瓜类炭疽病是瓜类作物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发病时常造成幼苗猝倒,成株茎、叶枯死,瓜果腐烂,危害严重。西瓜和甜瓜易感病,黄瓜、冬瓜、瓠瓜、苦瓜次之,南瓜、西葫芦,丝瓜较抗病。三、病害循环四、防治方法二、病原一、症状一、症状黄瓜:通常在

6、植株生长中、后期受害较重,为害叶片、茎蔓和瓜果。幼苗子叶发病,边缘呈现圆形或半圆形褐色病斑;茎基部受害,缢缩,变褐色,幼苗猝倒。不同瓜类其症状稍有差异。西瓜:叶片受害,初呈水渍状圆形或纺锤形斑点,渐变为黑色圆形斑,有时有紫色晕圈和同心轮纹,干燥时易破碎穿孔,潮湿时病斑正面生粉红色黏稠物或黑色小点(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茎蔓和叶柄受害,初为黄褐色水渍状,后变黑色长圆形病斑,微凹陷,病斑绕茎或叶柄一周,则病斑以上部分萎蔫枯死。果实受害,初为暗绿色水渍状斑点,后扩大呈褐色圆形凹陷斑,凹陷处常龟裂,潮湿时生粉红色黏稠物。幼瓜受害,畸形或腐烂。二、病原该菌分生孢子盘在寄主表皮下产生,成熟后

7、突破寄主表皮呈黑褐色,分生孢子盘中散生有暗褐色的刚毛,略尖,基部膨大,有2~3隔;分生孢子梗圆筒状,无色,单胞,大小为20~25μm×2.5~3.0μm;分生孢子长圆或卵圆形,单胞,无色,大小为14~20μm×5.0~6.0μm,分生孢子聚集成堆后呈粉红色黏状物。三、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拟菌核随病残体在田间越冬,种子表面附带的菌丝体也可越冬。病菌还能在温室或大棚内旧木料上腐生。越冬后的病菌在条件适宜时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萌发产生侵入丝侵入寄主,引起发病。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