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说课稿.doc

陋室铭说课稿.doc

ID:50491182

大小:98.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3-09

陋室铭说课稿.doc_第1页
陋室铭说课稿.doc_第2页
陋室铭说课稿.doc_第3页
陋室铭说课稿.doc_第4页
陋室铭说课稿.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陋室铭说课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陋室铭》说课稿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陋室铭》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精品。全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陋室”抒发作者的情怀,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篇,极力抒写“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全文寥寥81字,短小精美,给人以隽永畅达,丰姿绰约的气韵。  2、教材所处地位和作用  《陋室铭》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新教材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联系生活,着重培养一般的阅读能力,课文按照其反映的生活内容编排。第六单元学习五篇文言文和五首诗词,反映的内容为古代生活。《九年义务教

2、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新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在“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部分“阅读”中明确规定: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新大纲规定古诗文的比例由原来的20%上升为30%,强调对传统文化精华的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其语文能力。本单元集中学习文言文和古代诗词,目的是让学生在第一册学习古代诗文的基础上掌握鉴赏古代诗文的基本方法,背诵名篇佳作,积累语言材料,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教学目标  根据新大纲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①基础知识

3、目标:了解刘禹锡,记住其所处时代及文学地位;认识生字、新词;熟读背诵全文。  ②基本能力目标:能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理解内容;掌握赏析古代诗文的基本方法:反复吟诵──疏通文意──品析语言。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4、教学重点与难点  该文为脍炙人口的骈体文,句式整齐而变化有致,音韵和谐,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是体现朗读音乐美的绝佳材料。再者,该文抒写作者身居陋室却怡然自得的高尚志趣,这含而不露的思想感情不读难以领悟。因此,我把该文教学重点确定为:反复诵读全文,体会其感情内涵;指导方法,当堂背

4、诵全文。  古诗文是我国文化艺术史上的瑰宝,极讲究铸字、炼句,力求“以一当十”,“一字传神”。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反复推敲、细加揣摩文中的妙言佳句,不仅能提高他们遣词造句的能力,而且能不断提高其审美情趣。品析语言是赏析古代诗文的关键一环,而学生却难以把握。因此,我把该文教学难点确定为: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找出自己最喜欢或认为用得最精妙、传神的词、句细加品析并作简要批注。 二、说教法  新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中明确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

5、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据此,依照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突出诵读,整体感知的教学法。“教学千法读为本”,学习文言文必须重视诵读。突出诵读并不是一味地读来读去,而是要注重指导诵读的方法,突出层次,由易到难诵读全文,力求达到诵读的三种境界:一是读得准确。二是读出节奏。三是读出感情。2、提问推动理解课文。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对短文整体的把握能力,我设计了若干个问题在学生反复朗读中适时抛出,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最后又通过互动设计板书表现

6、出来。3、练习巩固技能。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我设计一些课堂练习,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及游戏的运用主要是起到一个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三、教学设计一、直接导入新课《秋词》中“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相信我们同学一定记忆深刻,因为别人悲秋,他却喜秋,他就是与众不同。世人喜欢住大房子,他却独爱陋室。他就是《秋词》的作者刘禹锡,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另一篇美文《陋室铭》。二、简介刘禹锡、陋室铭的来历和“铭”这种文体。(课前预习)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唐顺宗时热心赞

7、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连任刺史等官职,《陋室铭》就是他被贬后任和州刺史时所写。他和柳宗元交谊很深。铭原来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本文“陋室铭”,意思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疏通句意1.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1)学生自由读,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它是一篇优美的骈文,骈文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称“骈体文学”。它讲究韵律,多用修辞典故(如比喻、对偶)

8、,辞藻华丽。读起来富有节奏和韵律的音乐美。(2)下面请大家试着给这几句划出停顿。(学案)山

9、不在高,有仙

10、则名。谈笑

11、有鸿儒,往来

12、无白丁。苔痕

13、上

14、阶绿,草色

15、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