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防皱整理.ppt

纺织防皱整理.ppt

ID:50493543

大小:9.84 MB

页数:85页

时间:2020-03-09

纺织防皱整理.ppt_第1页
纺织防皱整理.ppt_第2页
纺织防皱整理.ppt_第3页
纺织防皱整理.ppt_第4页
纺织防皱整理.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纺织防皱整理.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抗皱整理Anti-creasefinishing张晓莉目的提高织物的弹性减少折皱,提高纺织品形态的稳定性使织物外观平挺,免于熨烫裙子、裤子等保持褶裥也称:免烫整理、防缩防皱、树脂整理第一节抗皱原理1.织物产生折皱的原因在外力作用下,纤维发生弯曲变形,外力放松后,不能恢复原样,即产生折皱。拉伸压缩2.影响织物折皱的因素纤维的弹性——纤维素纤维弹性差织物的组织结构3.纤维素纤维弹性差的原因大分子链僵硬(糖环),内旋转困难分子上含有大量的羟基——产生应变硬化当大分子链段变形时,移动到新位置的羟基会形成氢键,将形变固定下来,使得

2、外力放松后,纤维难以恢复原状,既产生塑性形变,引起折皱。OHOHOHOHOHOHOHOHOHOH形变其他纤维的弹性分析羊毛——弹性好二硫交键使分子间不易相对滑移,受力后变形,内能增加,放松后,回复力大肽链柔性大,卷曲伸直,变形大,回复大锦纶——弹性很好大量的-(CH2)n—存在,柔性大,弹性好。涤纶——弹性较好大分子有苯环结构,刚性较大,模量高,受力后不易产生移动可通过—CH2CH2—的内旋转回复4.防皱整理原理沉积理论: 具有多官能团的树脂的初缩体是很小的微粒,能够扩散到纤维无定形区内,树脂化后即沉积于纤维中,和纤维

3、分子建立氢键,将纤维分子互相缠结起来,结果限制了分子链的相对移动性能,改善了织物的变形。4.防皱整理原理——共价交联论防皱整理剂可与纤维素纤维发生反应,在大分子之间建立共价交联,从而:封闭了部分羟基,减少了羟基引起的应变硬化分子间的交联提高了纤维从形变中恢复的能力2D树脂5.弹性测定方法测定方法:一定压力下压折一定时间后,除去压力,看恢复情况。评定指标:回复角(折皱回复角)WRA、CRA回复角越大,弹性越好一般给出的数据是经向和纬向回复角之和未整理棉织物150°~160°一般防皱整理220°~230°洗可穿整理250°~

4、280°耐久压烫整理280°~300°DP等级主观判断外观平整度、接缝外观、褶裥外观三个指标AATCC立体耐久压烫平挺度标样分为1、2、3、3.5、4、5级第二节发展历史一般防缩防皱免烫(或“洗可穿”)耐久压烫(简称PP或DP整理)低、无甲醛整理历史:20年代,尿素-甲醛树脂苯酚-甲醛树脂(有颜色)30年代,三聚氰胺-甲醛树脂50年代,环次乙基脲-甲醛(DMEU)二羟基环次乙基脲-甲醛(2D)90年代,多元羧酸1.一般防缩防皱1928年,Lee公司提出应用脲-甲醛生产抗皱织物;脲+甲醛树脂黏胶织物三聚氰胺/醛和环亚乙基脲

5、/醛棉织物干弹性好,湿弹性差 穿着时起皱少,洗涤时仍易起皱酸性催化剂热2.洗可穿整理20世纪40年代涤沦纤维问世,其优良的弹性、洗可穿性能受各界人士青睐,从此纤维素纤维整理的发展被推上了模拟合纤的洗可穿性能的道路,并作为与合纤争夺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手段。美国化学整理研究中心于1955年正式推出新棉布(NewCotton),称“Wash&Wear”。“EeayCare”、“Non-iron”、“MiniCare”预示其性能可与合纤维媲美。这是化学整理领域中第一个里程碑。干弹性和湿弹性均好如二羟甲基氨基甲酸酯等缺陷:压烫的裤线

6、、裙褶仍不经洗涤3.耐久压烫整理特点:抗皱性能提高,同时还起到保持服装形态和褶裥定形作用;二羟甲基二羟基亚乙基脲、二羟甲基二羟基亚丙基脲4.低、无甲醛整理织物抗皱性的提高和改善使得其他性能恶化,尤其是强度;每提高折皱回复角20º,其相应强力指标下降7%;发展目标:平衡弹性提高和强力下降的关系减少织物甲醛释放如:醚化二羟甲基二羟基亚乙基脲多元羧酸、环氧类树脂、乙二醛类树脂等发展趋势棉织物上整理扩展到毛、丝、麻和新型再生纤维如Tencel和竹纤维等免烫整理与其他各种功能整理的结合;环保要求第三节抗皱整理工艺及整理剂一、整理工

7、艺1、工艺流程浸轧树脂工作液→预烘(拉幅烘干)→焙烘→后处理2、工作液组成:树脂初缩体抗皱整理剂催化剂(常用MgCl2)加快整理剂与纤维的反应润湿剂(常用JFC)帮助渗透柔软剂改善手感和耐曲磨性,提高撕破强力热塑性树脂改善耐平磨性3、浸轧轧液率:轧液率越低越好,一般70%~80%轧液率高的缺点:能量浪费烘干时发生泳移,产生表面树脂手感僵硬弹性差强度低摩擦牢度差4、预烘目的:使初缩体均匀渗透到纤维内部意义:直接影响树脂分布和整理品的质量原理:浸轧后,浓度外大于内,预烘时,依浓度梯度,使树脂向内扩散。控制条件:轧液率尽量低预

8、烘温度不宜太高,一般80℃最好不用接触式烘干,而用红外和热风烘干5、焙烘目的:使初缩体与纤维发生交联反应条件控制:温度和时间催化剂为MgCl2,150℃~160℃,3~5min高效催化剂,170℃~180℃,30~60s烘房温度要均匀张力尽量采用低张力,以免内能储存,引起尺寸不稳定良好的密封和通风排气排出CH2O,H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