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导学案苏苑教师.doc

逍遥游导学案苏苑教师.doc

ID:50499720

大小:45.02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09

逍遥游导学案苏苑教师.doc_第1页
逍遥游导学案苏苑教师.doc_第2页
逍遥游导学案苏苑教师.doc_第3页
逍遥游导学案苏苑教师.doc_第4页
逍遥游导学案苏苑教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逍遥游导学案苏苑教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逍遥游》导学案【课文助读】庄子(约前369—前286),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名周,字子休,宋国人。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一生大都从事于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庄子》,也称《南华经》或《南华真经》,计52篇,今存3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杂篇11。一般认定内篇为庄子自撰,其余则出自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

2、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庄子》散文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善用比喻,想象奇特,最富于浪漫主义色彩。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阂,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郭沫若也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以其思想、哲学等影响着后世。【课文助读】1.熟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北冥(míng)鲲(kūn)迁徙(xǐ)抟(tuán)坳堂(ào)夭阏(è)蜩

3、(tiáo)榆枋(fāng)舂(chōng)粮晦朔(shuò)泠(líng)然恶(wū)乎待哉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其翼若垂天之云垂 陲 边际(2)小知不及大知知 智 智慧(3)三餐而反反 返 返回(4)故夫知效一官知 智 才智(5)此小大之辩也辩 辨 区别 (6)而御六气之辩辩 变 变化(7)旬有五日而后反有 又 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反返 返回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其意义。(1)而后乃今将图南名词作动词,向南飞(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名词作动词,向上飞(3)不过数仞而下名词作动词,落下来(4)彼于致福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到来(5)适莽苍者形容词作

4、名词,郊野景象,指近郊4.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在句中的意思。(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海动;今义:海洋上的运输。(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古义:游动的雾气;今义:野生的马。(3)腹犹果然古义:很饱的样子;今义:①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②连词,假设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4)蟪蛄不知春秋古义:指四季;今义:春天和秋天。(5)众人匹之古义:一般人;今义:很多人。(6)虽然,犹有未树也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与“可是”相呼应。(7)神人无功古义:无功利;今义:无功劳。 5.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1)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2)《齐谐》者,志怪者也:判断句(3

5、)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判断句(4)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结构后置句(5)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介词结构后置句(6)而莫之夭阏者:是宾语前置句(7)奚以知其然也:是宾语前置句(8)而彼且奚适也:是宾语前置句(9)彼且恶乎待哉:是宾语前置句(10)之二虫又何知:是宾语前置句(11)翱翔蓬蒿之间:是省略句,“翱翔”后省略“于”(12)以游无穷者:是省略句,“游”后省略“于”。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1)鹏之徙于南冥也迁移(2)去以六月息者也离开(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环旋着往上飞(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堂上低洼之处(5)而后乃今培风凭(6)而征一国者信(7)知效一官功效,这里是“胜

6、任”的意思(8)举世非之而不加沮沮丧(9)行比一乡合(10)犹有所待者也凭借【课内探究】1.文章开头描述鲲鹏的形象及奋飞时的壮美气势与论述“逍遥游”有什么联系?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浪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去以六月息者也”,鲲鹏展翅高飞,必须凭借六月的大风。为了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还举了山野中游动的雾,空中飞扬的尘埃等例子。自然界大到鲲鹏,小至飘浮的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从而回答了“逍遥”要有所依凭。境界相互映衬,借以贬斥那些不懂得什么是逍遥而无所追求的人。作者所举的例子说明世上任何事物的逍遥与之所依凭的条件是相互

7、依存、相互制约的。2.庄子对“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四种人和宋荣子、列子的态度是怎样的?他的理想境界是什么?前四种人,自鸣得意,就像生活在小池旁的雀一样所见甚小。庄子假“宋荣子犹然笑之”,表明对这四种人的不屑。对宋荣子和列子的态度有褒有贬。宋荣子能够认定自我和外物的分际,辨别荣辱的界限,他对世俗的声誉荣利并没有拼命去追求,但他还是有没达到的境界。列子乘风而行,轻巧极了,一出游就是半个月,对于求福的事没有拼命追求,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