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限时集训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新人教版.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限时集训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新人教版.docx

ID:50501290

大小:38.12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09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限时集训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限时集训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限时集训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限时集训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限时集训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限时集训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单元限时集训(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间:40分钟 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西周初年,周天子对殷王的祖先“神”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神与任何族姓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而是整个天下的保护神。周天子此举有利于(  )A.强化血缘宗法   B.维护尊卑关系C.凸显宗教信仰D.加强文化认同D [本题考查西周借助神秘色彩强化文化认同。通过题干可知经过周天子改造之后的“神”与任何族姓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说明周天子在弱化血缘宗法关系,故A项错误;题干述及的是周天子对商王的祖先“

2、神”进行了改造,没有提及尊卑关系,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论及西周时期的宗教信仰,故C项错误;经过周天子改造之后的“神”成为整个天下的保护神,反映出周天子此举的目的在于加强西周各个部族之间的联系,加强各个部族对周天子的认同,故D项正确。]2.西周建立以后分封诸侯,共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到春秋战国时期,大部分诸侯国国君谥号都称“公”甚至称“王”。这一现象反映出(  )A.政治分封制度等级森严B.社会嫡庶差异明显C.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集权D.“礼崩乐坏”有助于社会转型D [本题考查分封制瓦解的影响。题干反映了

3、春秋战国时期大部分诸侯国国君谥号称“公”甚至称“王”的现象,这显然破坏了西周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礼乐制度,故A项错误;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并非完全按嫡庶标准划分,且材料未涉及嫡庶差异,故B项错误;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于秦朝,故C项错误;“礼崩乐坏”意味着西周政治制度遭到破坏,这促进了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故D项正确。]3.战国中期,诸侯国的国君对各级官吏的报酬,一般不采取分封土地的办法,而是给予一定数量的粮食或钱币;战国后期,诸侯国的国君已普遍用玺、符作为凭证,用以任免官吏、传达政令、调遣军队等。这

4、说明战国中后期(  )A.频繁的变革阻碍了社会发展B.经济发展推动了官僚制度改革C.专制集权制度已出现雏形D.国家统一开始取代封建割据C [本题考查战国时期专制集权制度雏形的出现。材料“诸侯国的国君对各级官吏的报酬,一般不采取分封土地的办法,而是给予一定数量的粮食或钱币”说明分封制趋于瓦解,材料“诸侯国的国君已普遍用玺、符作为凭证,用以任免官吏、传达政令、调遣军队等”表明君主集权加强,专制集权制度雏形出现,故C项正确。]4.汉惠帝时期,中央政府在全国各郡和地方封国设置监御史,规定其每年要定期到中央汇报工作;为

5、了防止他们与郡守、王侯勾结,还要每两年轮换一次。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监御史(  )A.代替郡守执掌地方管理B.行使御史大夫的职能C.成功防止地方封国割据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 [本题考查西汉的监察制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监御史的主要职责是对地方行使监察权,而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是对中央官员行使监察权,故A、B两项错误;C项表述过于绝对,故错误;由材料“每年要定期到中央汇报工作;为了防止他们与郡守、王侯勾结,还要每两年轮换一次”可知,中央通过监御史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D项正确。]5.下表为《史记》中

6、记载的汉武帝时期的部分侍中(皇帝亲信近臣)。据此可知,汉武帝时期(  )姓名本官身份卫长君—外戚卫青建章监、太中大夫、大将军外戚、功臣霍去病骠骑将军外戚、功臣霍光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大将军、大司马外戚、重臣金日磾驸马都尉、车骑将军、光禄大夫功臣A.实现大臣间权力制衡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C.君主专制有所强化D.中央集权水平进一步提高C [本题考查西汉君主专制的强化。材料中“部分侍中”不足以反映大臣间权力制衡,故A项错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相关内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B项错误;汉初,丞相位高权重,为了加强

7、皇权,汉武帝重用亲信近臣,让他们担任侍中等官职,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故C项正确;中央集权水平进一步提高与材料主旨不符,且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关系,故D项错误。]6.(2019·德州期中)唐代设立政事堂,中书、门下二省宰相参加政事堂会议,协助皇帝作出决策。但皇帝经常给一些较低职位的官员加上“参议朝政”“参知政事”“参知得失”等官衔,让他们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提高行政效率B.推进决策民主C.平抑宰相权力D.平衡二省关系C [本题考查唐朝君主专制的加强。中国古代的决策本质是一种皇权专

8、制,故B项错误;题干中“但皇帝经常给一些较低职位的官员加上‘参议朝政’‘参知政事’‘参知得失’等官衔,让他们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一做法的目的是为了分割二省相权,而非提高行政效率,故C项正确,A项错误;题干强调的不是平衡二省关系,而是抑制相权,故D项错误。]7.宋代苏轼曾尖锐地指出:“国家自近岁以来,吏多而阙少,率一官而三人共之,居者一人,去者一人,而伺之者又一人,是一官而有二人者无事而食也。”这种状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