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中学李晓敏.ppt

瑞安中学李晓敏.ppt

ID:50592249

大小:995.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3-12

瑞安中学李晓敏.ppt_第1页
瑞安中学李晓敏.ppt_第2页
瑞安中学李晓敏.ppt_第3页
瑞安中学李晓敏.ppt_第4页
瑞安中学李晓敏.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瑞安中学李晓敏.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瑞安中学李晓敏(刘)文静见李世民而异之,深自结纳,谓裴寂曰:“此非常人,豁达类汉高,神武同魏祖,年虽少,命世才也。”——《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三》(贞观初期,洛阳以东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贞观政要·纳谏》627贞观元年649贞观23年633贞观七年◆正月:太宗宴群臣◆二月:唐太宗幸蒲州◆九月:四百死囚来归狱◆十一月:长孙无忌固辞司空◆十二月:太宗宴颉利可汗、南蛮酋长官吏多自清谨。……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监狱)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

2、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粮,取给于路”。——《贞观政要·卷一》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材料一:唐朝全国人口户数618年(唐高祖武德元年):180万户627年(唐太宗贞观元年):250-280万户650年(唐高宗永徽元年):380万户705年(武则天执政第一年):615万户726年(唐玄宗开元14年):706.9万户732年(开元20年):786万户740年(开元28年):841万户754年(唐朝户口颠峰):906.9万——整理自《唐会典》材料二:(唐)文宗恭俭儒雅,出于天性,尝读太宗政

3、要,慨然慕之,乃即位锐意于治,每延英对宰臣,率漏下十一刻。——《新五代史》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给唐朝留下了些什么?材料一:唐太宗之听言纳谏、君臣上下、如家人父子、情谊浃洽、故能陈善闭邪、各尽所怀、登于至治。……朕虽凉德,上慕前王之盛事,凛遵祖宗之家法,思与天下贤才、共图治理。——康熙帝材料三:唐时才士,无不遇之叹。——清诗人魏元旷材料二:汝不及生在贞观中,粟米数钱无兵戍!——宋诗人范成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给后世封建社会又留下些什么?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给当今的社会还留下些什么?谢谢大家!(正月)癸巳(十五日)

4、,宴三品已上及州牧、蛮夷酋长于玄武门,奏《七德》、《九功》之舞。……魏徵欲上偃武修文,每侍宴,见《七德舞》辄俯首不视,见《九功舞》则谛观之。——《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四》引注:《七德舞》是唐代最著名的武曲;《九功舞》是唐代最著名的文舞。贞观七年(癸巳,公元633年)(封德彝等)“人主当独运威权,不可委之臣下,宜震耀威武,征讨四夷。”“偃武修文,中国既安,四夷自服。”——魏征唐太宗最终采用了哪种治国方略?请举史例说明。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赵嘏考察官员的“四善”:“一曰德义有闻,

5、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唐六典》唐太宗时新科进士鱼贯而出贞观七年(二月),太宗幸蒲州,刺史赵元楷课父老服黄纱单衣,迎谒路左,盛饰廨宇,修营楼雉以求媚。又潜饲羊百余口鱼数千头,将馈贵戚。太宗知,召而数之曰:“朕巡省河、洛,经历数州,凡有所须,皆资官物。卿为饲羊养鱼,雕饰院宇,此乃亡隋弊俗,今不可复行?当识臣心,改旧态也。”……元楷惭惧,数日不食而卒。——《贞观政要》贞观七年(癸巳,公元633年)心存百姓爱惜民力“太宗自即位之始,霜旱为灾,米谷踊贵,突厥侵扰,州县骚然。帝志在

6、忧人,锐精为政,崇尚节俭,大布恩德。……百姓虽东西逐食,未尝嗟怨,莫不自安。至贞观三年,关中丰熟,咸自归乡,竟无一人逃散。其得人心如此。”——《贞观政要·政体》“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以不失时为本。”——唐太宗(贞观六年十二月)辛未(二十二日),帝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使归家,期以来秋来就死。——《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四》贞观七年(癸巳,公元633年)仁义为本,刑法为末(贞观七年秋)去岁所纵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无人督帅,皆如期自诣朝堂,无一人亡匿者;上皆赦之。——《资治

7、通鉴·卷一百九十四》慎用刑罚德刑并举(贞观六年十二月)辛未(二十二日),帝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使归家,期以来秋来就死。——《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四》十一月,壬辰(十八日),以开府仪同三司长孙无忌为司空,无忌固辞,曰:“臣忝预外戚,恐天下谓陛下为私。”上不许,曰:“吾为官择人,惟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襄邑王神符是也;如其有才,虽雠不弃,魏徵等是也。今日所举,非私亲也。”——《资治通鉴·卷一九四》贞观七年(癸巳,公元633年)选贤任能唯才是举依据材料概括唐太宗的用人思想。魏征的官职谏议大

8、夫尚书左丞(总领纲纪)秘书监侍中(门下省长官)左光禄大夫太子太师上问魏徵曰:“群臣上书可采,及召对多失次,何也?”对曰:“臣观百司奏事,常数日思之,及至上前,三分不能道一。况谏者拂意触忌,非陛下借之辞色,岂敢尽其情哉!”上由是接群臣辞色愈温,尝曰:“炀帝多猜忌,临朝对群臣多不语。朕则不然,与群臣相亲如一体耳。”——《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四》贞观七年(癸巳,公元633年)虚怀纳谏融洽群臣(十二月)戊午(十五日),还宫,从上皇置酒故汉未央宫。上皇命突厥颉利可汗起舞,又命南蛮酋长冯智戴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