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发酵与酿酒技术分析.ppt

酒精发酵与酿酒技术分析.ppt

ID:50605196

大小:4.21 MB

页数:84页

时间:2020-03-14

酒精发酵与酿酒技术分析.ppt_第1页
酒精发酵与酿酒技术分析.ppt_第2页
酒精发酵与酿酒技术分析.ppt_第3页
酒精发酵与酿酒技术分析.ppt_第4页
酒精发酵与酿酒技术分析.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酒精发酵与酿酒技术分析.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第五章酒精发酵与酿酒第一节酒精发酵一、酒精发酵原料二、与酒精发酵有关的微生物三、酒精发酵生化机制四、酒精发酵工艺五、酒精蒸馏与精馏酒精生产方法发酵法和化学合成法发酵法:利用合适的原料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生成酒精。化学合成法:利用炼焦或裂解石油的废气为原料,经化学合成反应制成酒精。一、酒精发酵原料常用原料淀粉质原料糖质原料纤维质原料(一)淀粉质原料生产酒精的主要原料。我国发酵酒精的80%是用淀粉质原料生产的。其中:甘薯干等薯类为原料:约占45%,玉米等谷物为原料:约占35%。1.薯类原料(甘薯、木薯、马铃薯等)甘薯:红薯、地瓜,南方称为山芋,蕃薯。新鲜甘薯、薯干为

2、酒精生产原料。固形物:淀粉(主要),糖类和蛋白质(少量)。我国大多数工厂所采用,是我国生产酒精的主要薯类原料。木薯:木薯的块根为生产原料。主要成分:淀粉(鲜:25-30%,干:70%),少量蛋白质、糖类、脂肪。南方工厂大量采用。马铃薯:主要成分:淀粉、少量糖类、纤维素、果胶质等。西北少数地区工厂采用。2.谷物原料(粮食原料)包括:玉米、小麦、高梁、大米等。很好的酒精生产原料。国际上:玉米和小麦。我国:除玉米外,其他粮食较少使用。只有当其他原料不足,或谷物受潮发热霉变的情况下才用谷物原料。随着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用于酒精生产的谷物数量会增加。(二)糖质原料(糖

3、蜜、甘蔗、甜菜和甜高梁)糖蜜(废糖蜜):干蔗或甜菜制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副产物:甘蔗糖蜜和甜菜糖蜜。糖蜜含糖量较高:一级甘蔗糖蜜:50%以上,甜菜糖蜜:50%左右,主要成分为蔗糖。甘蔗:良好的制糖原料。20世纪70年代起,国外利用甘蔗压榨或萃取后的蔗汁进行酒精发酵。甘蔗法中可发酵固形物包括:蔗糖、淀粉及其他碳水化合物。甜菜:主要的制糖原料。主要糖分是蔗糖,还含少量其他碳水合物、果胶质。甜高粱:高秆作物,起源于美国。(具有潜在发展前途的糖质原料)秆中含糖分10%~12%,所结的高粱米富含淀粉,均可用于发酵酒精。糖质原料生产酒精的优点:工序简单,成本低,是理想的原

4、料。但制糖及其他发酵工业也需要糖质原料,能用于酒精生产不太多。特别是我国糖质原料用于酒精生产有限。(三)纤维质原料(可再生资源)天然纤维原料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均较难被降解。近年纤维素、半纤维素生产酒精的研究有突破性进展,成为有潜力的酒精生产原料。纤维质原料主要包括:农作物纤维质下脚料(稻草、玉米秆、玉米芯、花生壳等),森林和木材加工工业的下脚料(树枝、木屑)工厂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下脚料(甘蔗渣、废甜菜丝等)城市废纤维垃圾等四类。用纤维质原料发酵酒精目前尚不盛行。(四)其他原料主要指亚硫酸盐纸浆废液、甘薯和马铃薯淀粉渣、各种野生植物、乳清等。用

5、这些原料生产酒精目前还不多见。二、与酒清发酵有关的微生物糖化菌和酒精发酵微生物(一)糖化菌糖化:将淀粉转化成葡萄糖等可发酵性糖的过程称为糖化。所用催化剂称为糖化剂。糖化剂:糖化曲(由微生物制成,包括固体曲和液体曲);商品酶制剂实际生产中:主要是曲霉、根霉。如:黑曲霉新菌株As.3.4309(UV-11)(二)酒精发酵微生物发酵生产中用于酒精发酵的:酒精酵母(酒母)。利用淀粉质原料的酒母叫啤酒酵母。繁殖速度快,发酵能力强,较强耐酒精能力。常用的酵母菌株:南阳酵母、拉斯2号酵母、拉斯12号酵母、K字酵母、M酵母等。利用糖质原料的酒母,除啤酒酵母外,还有粟酒裂殖酵

6、母、克鲁维酵母等。三、酒精发酵生化机制不同生产原料,发酵生化过程不同。糖质原料:直接利用酵母将糖→乙醇。淀粉质和纤维质原料:首先淀粉和纤维质的水解(糖化);再由酒精发酵菌将糖发酵成乙醇。1.淀粉质和纤维质原料的水解淀粉质原料的水解⑴淀粉分子多糖中最易分解的。直链、支链淀粉两种结构,性质结构有差异。直链淀粉:葡萄糖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聚合物。支链淀粉:葡萄糖通过α-1,4糖苷键及α-1,6糖苷键连接而成的聚合物植物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为20%~25%,支链淀粉含量为75%~80%。⑵淀粉的糊化、液化淀粉在水中经加热会吸收水而发生溶胀。若继续加热至60

7、~80℃,淀粉粒发生破裂,黏度增大,体积变大,此现象为淀粉糊化。经糊化的淀粉称为α-淀粉.苷薯、马铃薯、玉米和小麦淀粉的糊化温度分别为70~76℃、59~67℃、64~72℃和65~68℃。发生糊化后,支链淀粉液溶解,胶体状态被破坏,形成黏度较低的醪液,此现象为淀粉的溶解,或称为液化。马铃薯、小麦和玉米支链淀粉完全液化的温度为132℃、70~80℃、136~141℃和146~151℃。⑶淀粉水解(糖化)通过添加酶制剂或糖化曲来完成。淀粉酶类:α-淀粉酶、β-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异淀粉酶。直链淀粉经α-淀粉酶水解的产物为葡萄糖、麦芽糖,支链淀粉的水解产物还有

8、极限糊精、低聚糖。葡萄糖淀粉酶(糖化酶)形成的产物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