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成为最有魅力的教育.doc

让德育成为最有魅力的教育.doc

ID:50630244

大小:4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13

让德育成为最有魅力的教育.doc_第1页
让德育成为最有魅力的教育.doc_第2页
让德育成为最有魅力的教育.doc_第3页
让德育成为最有魅力的教育.doc_第4页
让德育成为最有魅力的教育.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德育成为最有魅力的教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阶段小结:让德育教育成为最有魅力的教育促学生和谐发展教育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亿万青少年的道德信念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因而我校把培养学生“做人”放在首位。走进牧野区陵园小学大门就可以看见学校中间教学楼上一行醒目的大字“健康、仁善、积极、智慧。”健康,指的是健康的体魄和健康心理,仁善,我们希望从陵园小学走出的孩子首先是仁厚、善良的孩子。在从事多年的德育工作中,我们总有一个问题在不断地反思:学校的班会、思品课都在讲德育、抓德育,开展得最多的也是德育活动,为什么年年抓德育,德育的实效却不大显著?为什么我们的学

2、生说起道理来头头是道,而行动上却另是一套呢?问题出在哪里?去年在全国召开的一次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问题研讨会上,南京一位校长指出:对德育工作缺少感情,不了解孩子,不关心他们的心理需要、情感体验,动辄教训、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空洞的说教,脱离实际的生搬硬套,这样的学校德育怎么能不苍白无力呢?是啊,我们的德育内容连我们自己都感动不了,怎么能感动学生;我们的德育方法连我们自己都不喜欢,我们的孩子怎么能喜欢?为此,近年来我们陵园小学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认真反思,找出问题症结,明确德育宗旨,创新工作思路,使德育工作更具实效性,向“让德育教育成为最有魅力的教育”

3、这个目标不断努力着。一、争当表率,做好道德示范。   有人说:“老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老师的影子”,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之大,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人们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时,经常不约而同想到的就是老师的启蒙榜样作用。所以我们学校在班主任配备上,挑选师德修养较高,具有奉献精神能给孩子们做出表率的教师当班主任。并经常培训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我们注重开展活动让教师不断反思,提升自我。为了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我们学校组织94名教师走进大山,参加了为期

4、2天的心理拓展培训。学校为每个参加培训的教师购买了统一的衣服和帽子,出发前老师们在学校操场聚集,一小部分教师随手把撑帽檐的纸板扔到地上。队伍集合完毕,谁都没想到,心理培训师要求校长捡拾地上的纸板,当时操场上安静极了。是啊,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我们的行为怎样要求我们的孩子不随手乱扔垃圾呢?我们的行为怎么能诠释“学高做人师,德高为人范”?从出发老师们就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拓展训练的第一天上午,有一队训练完毕回来又累又饿,没等其他队回来就抢先把米饭盛好放在了桌子上。忘记了用餐规范“所有队员必须全到期,大家一起唱完校歌、背完诗后

5、,才能用餐”。结果整个队被惩罚做了30个俯卧撑。教育孩子要心中有他人,我们呢?“巧拼七巧板”这项活动,由于我们各顾各队,有的老师甚至像孩子一样把木块藏起来,为的就是不让对方得分,所以不可能在规定时间内达成目标......我们一次又一次跳进教官为我们设计的圈套,人性的弱点在游戏中毫不遮掩真实暴露出来。通过活动老师们感受颇深,同时我们对平时学生的某些行为也有了深深理解,我们这些为人师者还尚且由此,何况涉世未深的我们的孩子们,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不是太正常了吗?在一次次学习、反思中,我们教师改变了态度。一切成功取决于态度,因为态度就是一种能力,一个态度端正

6、的人,才会不断加强继续教育提高自己的育人水平,才会克服困难认真对待每一天的工作,才会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去善待每一个孩子。好态度让我们执着,执着让我们投入,投入使我们成功,我们成功促使孩子走向成功,只有树起教师爱心和责任心,才能体会到使命的崇高,意识到责任的神圣,感悟到教师的伟大,才能更加严以律己,做学生们的表率。二、诵读经典,让儿童的道德生命在经典的滋润中成长我们学校“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开发正在进行中,我们各教研组编写适合本年级阶段孩子诵读的教材,培养学生知书达理,关爱他人,充满社会责任感的公民道德素养。在课程开发过程中,让孩子潜移默化地受到德育

7、教育。在读经典的过程中我们也慢慢感到孩子们的一些变化。三二班的李金鑫,每天都是由奶奶来接送上学、放学。奶奶见他就把书包给要过去,帮他拿书包,他也心安理得接受。他从没想到奶奶在家买菜、做饭也很辛苦。有一次奶奶的腿骨折,父母不在家,他主动下厨房在奶奶的指导下做饭。这件事是老师从他的日记中了解到的。他在日记中写到:“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古人尚且如此,何况我呢?”他的父母在日记上写到“孩子长大了,我们感到由衷的欣慰。”在读经课上,六四班的一名学生向老师质疑“父母教,须静听,父母责,须顺承”难道父母说的不对,我们也要听吗?”经典中的内容并不是我们都

8、应该统统接受的,我们的老师是这样引导孩子和父母交流的。“你提的问题很好,当父母说的不对时,我们该怎么做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