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有效设问模型的构建与实践.doc

高中物理教学有效设问模型的构建与实践.doc

ID:50644847

大小:368.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0-03-13

高中物理教学有效设问模型的构建与实践.doc_第1页
高中物理教学有效设问模型的构建与实践.doc_第2页
高中物理教学有效设问模型的构建与实践.doc_第3页
高中物理教学有效设问模型的构建与实践.doc_第4页
高中物理教学有效设问模型的构建与实践.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教学有效设问模型的构建与实践.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物理教学有效设问模型的构建与实践广东省东莞市玉兰中学 段红民  摘要:优质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课堂教学实施的各个环节,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不论是转承还是拓展,其条理都很清楚,相联关系也非常明晰,且和学生的掌握知识的程度相吻合。所以绝大部分问题的能有效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为什么优秀的教师总能设计出有效合理的问题来帮助他们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这些有效问题的又是如何设计出来的?在他们进行教学问题设计中是否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什么模式?本文结合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力图通过对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有效设问的研究,

2、构建出在教学中便于操作的有效设问四维模型,并实际运用到的物理教学中加以验证。   关键词:高中物理   有效设问 四维模型  构建 实践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设问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教学能否层层深入地顺利展开,从而最终影响教学效果。目前关于对课堂教学中设问的研究仅限于设问的意义、技巧、艺术性或设问的合理性方面,或是—些教学经验、教学点滴的总结,没有对高中物理教学中设问的有效性的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对于如何设置有效问题更没有具体的操作方案,所以对于具体的教学层面的操作、指导性不强。   物理教学中,优质的设问不论是承接还是开合,其条理都非常清楚,

3、逻辑关系也非常明晰,且与学生已掌握知识的程度相吻合,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学习和思维所带来的乐趣。可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有些教师对教学问题设计不够关注或是不知如何设置相关问题,从而导致课堂教学不流畅,教学效果不稳定。合理的问题能帮助教师有序、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设计有效教学问题是否有什么方法或模式?这些有效问题的又是如何设计出来并付诸实施的?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一、高中物理教学有效设问的具体表征   要使问题设置有效,我们首先要对有效设问的具体表征做一个归纳。     1.设置的问题与全班大多数学生的智力和已学相应物理知识发展水平相适应

4、。并关照了班级中不同智力与物理学习水平学生的差异性需求。   2.问题的设置能从不同层次和不同的角度激发起学生进一步学习与探究物理概念和的欲望,能引发学生的思趣。   3.问题的设置能直接、迅速地引导学生进入与问题相对应的思维情境之中,并有助于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各项具体目标,进而从整体上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4.设置的问题富有启发性。既能使学生自省,又能引发学生思维的多样性(适度的发散)。   5.设置的问题用语精确,无科学性错误,意思清楚。并能做到一个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多个问题的连环解决。   6.设置的问题提出的先后有序,富含强烈的物理知

5、识逻辑或知识点的转呈关系。   二、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设问模型的构建与论证   依据有效设问的具体表征,我们创建了有效设问的四维模型,具体说明如下:   任何课堂教学都是以时间为序展开的,同样有效设问的提出顺序也必须以时间为序。所以我们选取时间为一个维度,使设问按时间的先后依次排列在时间轴上展开,而每一个设问由“教学目标”、“学情分析”、“设问类型和方式”三个维度进行定位。如图1所示:    由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有效设问成功实施的关键在于对所设问题的“定位”和“展开”。“定位”需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学情分析”、“设问方式”三个维度,而“

6、展开”则应主要考虑该问题在整个教学时间链中的地位和发问时机或顺序。   1.有效设问的定位:   1.1 教学目标维度的说明与论证   在教学中,教学目标必须细分到课堂的各个教学环节中才有价值和可操作,否则问题就会失去基本的内容和核心,变得空洞或不着边际,而教学目标最好的呈现方式就是教师的针对具体细分目标的设问。所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对该内容的定位,综合考虑该设问如何达成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的是确保问题设置有效的前提。当然,需要说明的是,不是所有的问题

7、都一定要包涵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有些问题可能只是涉及其中一个维度的某一部分。    对于有效问题的设置,重要的是要具有三维目标的融入意识和积极寻求有机融入的契合点,而不能为追求形式而生硬地表现在所设问题当中。例如:在《必修一》的“超重与失重”的教学中,(如图2)神舟五号飞船在回收途中,杨利伟向控制中心报告了什么?他是如何感知的降落主动伞已经打开?使学生在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超重现象的同时,无形地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这个场景问题的设置就融入了牛顿第二定律知识的应用和情感教育两个方面。   1.2 学情分析维度的说明与论证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认为,

8、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