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概论及鉴赏.doc

建筑艺术概论及鉴赏.doc

ID:50660268

大小:38.52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3

建筑艺术概论及鉴赏.doc_第1页
建筑艺术概论及鉴赏.doc_第2页
建筑艺术概论及鉴赏.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建筑艺术概论及鉴赏.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建筑概述1.1居住建筑的基本形式(1)原始人只能住在天然的洞穴或栖居在大树上,这就是穴居和巢居。(2)西安半坡村的半穴居便是北方穴居发展的缩影。浙江余姚河姆渡的原始木构建筑则是南方巢居发展的见证。(3)用筑巢的方法在滨河浅滩上搭建房屋,这种建造在沼泽地区和湖泊沿岸的高架建筑称为湖居。(4)用树枝或藤蔓搭成拱形或者用石块垒成圆形窝巢被称为蜂巢居。1.2原始聚落和巨石建筑(1)以中央一栋大房子为核心,其他较小的房屋环绕中间空地与大房子作环形布置,反应了氏族公社生活的情况。(2)原始纪念性建筑有:石柱、列石、石环。对死者的还念堆起石台,是最初墓葬的雏

2、形。(3)法国布列塔尼的整石柱,最大石柱直径4.28m,高19.2m,重达260t(4)英国索尔兹伯里的石环高5m,直径约32m,神庙的雏形。1.3建筑是什么?(1)建筑是空间建筑是空间这个说法能够包含属于建筑的所有对象。建筑的空间伦既有实体又有虚空间。虚空间是人活动的场所,实体是为产生虚空间而设,是建筑本身。(2)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把建筑当做艺术来看待,可是却不能说建筑就是艺术,建筑出了艺术属性之外,还有其他特征。(3)建筑意味着把握空间建筑应当给人们提供活动的空间,活动包括:物质活动/精神活动。(4)建筑是一个技术与艺术结合的综合

3、体这种观点仍是把建筑看做一种艺术,无非由于现代建筑的科学技术的强烈影响,科学技术直接参与艺术中。1.4建筑的基本属性(1)建筑的时空性建筑的时空属性是指实体与空间的统一性,空间和实践的统一性。建筑的空间性是指建筑的空间和实体的统一性。人们使用的建筑物,虽是它空的部分,但若没有实体的外壳,空的部分就不复存在。建筑的时间性是指1.建筑的存在有实践性。2.建筑的使用始终是在时间的存在中进行的。3.建筑的使用功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变化。4.建筑的审美是有时间性的。(2)建筑的工程技术性原始社会的建筑虽然很简陋,但却是人的建筑,是通过思维、智慧、技艺而搭建

4、成的,原始人凭经验和言传身受将建筑工程技术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并不断改进。(1)建筑的艺术性建筑虽然是一个实用对象,但建筑的艺术性有相对独立性,有一套自己的规律和法则。建筑艺术主要是通过空间实体的造型和结构安排、各门相关艺术的结合、同自然环境的关系等发挥审美功能,也通过合理的实用功能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显示其艺术水平。(2)建筑的社会文化性1.民族性和地域性2.建筑的历史性和时代性1.5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1)建筑功能人们建造房屋是有具体的目的和使用要求,这就是建筑功能,包括使用功能和基本功能(2)建筑技术建筑技术包括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施工和建筑设备

5、等内容,是建筑实施的基本手段。建筑材料是建筑的物质基础。建筑结构是建筑技术发展的根本保障。建筑设备的发展为建筑向高空,大跨度、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基础。(3)建筑形象建筑形象是建筑外观或内部在人脑中的综合反映,也就是建筑的形态给人的主观感受。1.6建筑与诸要素的关系(1)建筑与功能人对建筑功能的需要包括物质功能的需求、精神功能的需求(欧洲哥特式教堂窄而高的设计能满足人们对宗教敬拜的精神需要。(2)建筑与艺术在建筑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人类在满足自我精神的同时,用一定审美观念来判断审美对象的美与否。因此建筑不仅被赋予了实用的属性,还有审美属性。(3)建筑与技术

6、建筑作为生活空间与艺术形象的统一体,离不开建筑技术,技术虽然是构造建筑的手段,却是推动建筑发展的活跃因素。(4)建筑与环境建筑的美不仅体现在建筑自身,而且和建筑所在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建筑一旦建成长期固定在一个环境中,互相影响。第二章建筑的美学特征2.1建筑艺术形象与社会审美观念的关联性建筑作为一种物质资料与精神资料的对立统一体,受空间制约的艺术形象不仅能体现社会审美观念,还能反应社会面貌和时代精神。因为建筑的体量远比一般艺术品高大,所以它体现社会审美观的效果往往更强烈,更广告。2.2建筑与其他艺术门类的比较雕塑、绘画通过塑造瞬时的外部形象表达感情,音

7、乐直接宣泄感情,文学通过文字直接表达思想情感。建筑受到生活空间,使用功能的限制,无法表现具体感情,只能利用艺术作为辅助手段,达到相应的效果。建筑一经建成就固定在某个环境,成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2.3建筑与社会面貌与时代精神的关系人们可以有意识的使建筑造型具有明显地形象特征,从而获得一定的性格来象征社会生活和时代精神,表现功能不是目的,而是利用功能的表现使建筑形象多样化,从而现实丰富多彩的社会面貌。表现建筑性格也不是目的,而是利用各种建筑性格从多方面强化建筑的感染力,反应人民的不断进取的时代精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