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古玉松软.docx

出土古玉松软.docx

ID:50674391

大小:447.76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3-13

出土古玉松软.docx_第1页
出土古玉松软.docx_第2页
出土古玉松软.docx_第3页
出土古玉松软.docx_第4页
出土古玉松软.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出土古玉松软.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刀刻古玉的世俗古董家不懂出土古玉都松软祥云轩商周玉器收藏与研究之153古玉沁孔“口小肚大”三年前,祥云轩在国内首次发表古玉沁孔“口小肚大”一说的研究成果。现在,已经被读者、网友、藏友、甚至被从事古玉研究和鉴定较有影响的人物广泛认定和接受,在网上,在博文中,在书刊报章中,在讲演报告中,在鉴定活动中,都认为“口小肚大”的沁孔之状,是绝对不可人为的自然古沁状态,足以做为古玉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看到这些反馈,祥云轩无比欣慰,在此由衷地感谢所有赞同、宣传、验证此说的朋友们!(见博文《祥云轩商周玉器收藏与研究之125祥云轩发表古玉沁孔“口小肚大”一说的回顾》

2、)153虎首脊牙白玉鑴西周宽4.7cm长7.5cm厚0.6cm造型与工法此鑴半环状,头宽,尾尖,脊牙。虎闭口,口角钻孔以佩戴,目椭圆,以方折单卷云纹,显饰唇,腮、额根;虎身(鑴身)边缘饰线,单卷云纹饰身尾之别;身饰白字纹(重环纹或鳞纹)。沁状玉表轻度钙化,钙化层极薄,微显玉质,鸡骨白色。侵有细小沁坑、沁孔。玉表侵有丝缕状、云雾状、斑状沁纹。刀刻古玉的世俗古董家不懂出土古玉都松软(原创欢迎转载抄袭必究)古人在收藏盘玩古玉的过程中,都有共同的体验:出土不久的古玉,比原玉质,比一般玉质松软。清代古玉鉴藏家、研究家陈原心在《玉记.盘功》一章中说:“凡三代

3、以上旧玉,初出土时,质地松软,不可骤盘,只可在手中抚摩,或藏于贴身,长得人气养之。”民国刘大同在《古玉辩》“玉出土之软硬”一章中说:“玉入土中年久,其质即软。”出土后,有软硬之分,玩家藏家不可不知。先人们盘玩古玉的经验丰富,体验深刻,悟出古玉诸多奥妙之特征,每次温习他们的文字,都有新的发现和体会。第一,远高古玉入土之后,皮壳因受侵而变得松软。玉质氧化(风化),便会改变原玉质的矿物分子结构,于是分子结构的间隙加大,因而玉质的皮壳变得松软。第二,远高古玉入土之后,遇到酸碱盐之类的化学物质的侵蚀,原玉质发生化学反应,原玉质硅酸盐类的化学成分异化为新的成

4、分,这个过程仍伴随氧化的过程进行。原玉质所异化的新物质,必然没有在地质岩浆活动时期所形成的玉质精纯和坚硬。第三,古玉入土之后的氧化、酸碱化的过程,其实就是物质的衰变过程,地球上无论多么坚硬的物质(金刚石、翡翠、玛瑙、水晶、和田籽料,无一例外),都要在氧化中解析,疏松,开裂,断碎,粉化。一个玉件是这样,一个高山高原也是这样。高山夷为平地,岩石变成沙漠,沙石变成泥土,只是时间更长而已。两千年以上的古玉,绝不可能不风化,不受侵,不出现诸多不堪人意的沁状。古玉表面出现的白色沁斑、白灰、白醭、鸡骨白皮壳,都是古玉皮壳受侵必然出现的沁状,特征为一白,二软,三

5、能变化。由此可知,古玉,尤其刚出土的古玉,一不能盘,二不能用刀刮划,三不能轻易胡乱清理。大凡马上急盘者、刮试者,都不了解不懂古玉受侵后的性质。清代大学者藏家瞿宗溶在《奕载堂古玉图录》中说:“玉质之不甚坚者,入土岁久毁伤,乍出土时以刀刮之,亦可下屑。而世俗古董家,辄以受刀者谓是石非玉,而弃之。皆非真知古器者也。”以刀刮古玉,并自称懂古玉者,自古有之。当今之时,不但藏家大有人在,专家竟也以刀刮识别古玉,这些人只能是古人所说的“世俗古董家”。出土的粉状玉器绝非滑石祥云轩商周玉器收藏与研究之152古玉沁孔“口小肚大”三年前,祥云轩在国内首次发表古玉沁孔“

6、口小肚大”一说的研究成果。现在,已经被读者、网友、藏友、甚至被从事古玉研究和鉴定较有影响的人物广泛认定和接受,在网上,在博文中,在书刊报章中,在讲演报告中,在鉴定活动中,都认为“口小肚大”的沁孔之状,是绝对不可人为的自然古沁状态,足以做为古玉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看到这些反馈,祥云轩无比欣慰,在此由衷地感谢所有赞同、宣传、验证此说的朋友们!(见博文《祥云轩商周玉器收藏与研究之125祥云轩发表古玉沁孔“口小肚大”一说的回顾》)152镂雕龙凤(鴞)佩西周宽5.5cm长11.8cm厚0.5cm造型与工法此佩镂雕,简易,显见老三代镂雕之质朴。中空,显示龙唇

7、与凤之翅身,龙首背后楼钻双孔,以示龙之角冠。边棱表现龙额、龙唇,三个单卷云纹,表现上下卷唇及角冠之根鬃,龙目扁圆。凤首方寛,鸮状猫脸:头上双角圆凸为羽冠,其下尖角凸为双耳;双圆目,猫形口,腮为单卷云纹,典型猫头鹰(鸮)形鸟(凤)首。身饰方折cs形云纹,龙颈饰白字纹(重环纹或鳞纹)。全部运用一面坡阴纹砣线,坡面特征:寛,平,缓,浅。痕迹特征:丝缕状,非绝对平行,宽窄不一,深浅不匀,有起伏痕,有旋转痕,均无线刻沟线。沁状此器白玉。1.深层侵有黑色结斑;2.玉表有灰白、灰淡黄色沁膜;3.侵蚀重处出现沁坑、沁孔,其周围侵有土黄、黄褐色沁斑;4.有黄白色钙

8、化沁斑;5.玉理出现碎瓷状、片斜状沁纹。出土的粉状玉器绝非滑石(原创欢迎转载抄袭必究)在考古发掘中,发现粉状玉器不在少数,有的考古报告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