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X线胸片表现ppt课件.ppt

正常X线胸片表现ppt课件.ppt

ID:50685538

大小:13.85 MB

页数:34页

时间:2020-03-15

正常X线胸片表现ppt课件.ppt_第1页
正常X线胸片表现ppt课件.ppt_第2页
正常X线胸片表现ppt课件.ppt_第3页
正常X线胸片表现ppt课件.ppt_第4页
正常X线胸片表现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正常X线胸片表现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正常X线胸片表现一.胸廓二.气管三.肺四.纵隔五.胸膜六.横膈一.胸廓骨骼1.肋骨共12对(1)肋骨起自胸椎两侧,后段呈水平向外走行,前段自外向内前下倾斜,故肋骨前后不在同一平面上,一般第6肋前端相当于第10肋后段水平。(2)1~10肋骨前端有肋软骨与胸骨相连,因肋软骨不显影,故X线片上肋骨前端游离。肋软骨从25~30岁开始钙化,首先从第一肋软骨开始,以后从第12肋软骨依次向上发生钙化。(3)两侧肋间隙对称。(4)肋骨常见先天变异。A颈肋可发生于一侧或两侧,表现为短、小、直的小肋骨,自第7颈椎发出。鉴别颈

2、肋和第一肋骨发育不全。B叉状肋是最常见的肋骨变异,肋骨前端呈叉状,多见于右第3或第4肋骨前端。C肋骨联合多见于第5~6后肋和第1~2前肋,两条肋骨之间联合成骨桥或形成假关节。左侧颈肋叉状肋肋骨联合2锁骨 (1)后前位上两侧锁骨内端与胸部中线距离相等,可作为判断胸片位置是否正确的标志。 (2)锁骨内端下缘有时可见边缘不规则的半圆形凹陷,称为“菱形窝”,系肋锁韧带(菱形韧带)附着处,勿误认为骨质破坏。3肩胛骨(1)后前位上肩胛骨内缘可与肺野外带重叠,非胸膜增厚。(2)青春期肩胛骨下角可出现2次骨化中心,勿误为

3、骨折或肺内病变。4胸骨后前位上胸骨与纵隔阴影重叠,只有胸骨柄两侧上角可突出于纵隔外,勿误认为纵隔病变。观察胸骨以侧位为好。5胸椎后前位上一般只能看到上部4个胸椎,其余胸椎与心脏大血管重叠,仅隐约可见。胸廓诸骨软组织(1)胸锁乳突肌在两肺尖内侧形成外侧缘锐利、均匀致密的影像。(2)锁骨上皮肤皱褶为锁骨上缘3~5mm厚的薄层软组织影,与锁骨上缘平行,其内缘与胸锁乳突肌相连,为锁骨上皮肤与皮下组织的投影。(3)伴随阴影多在肺尖部沿第2后肋下缘可见1~2mm宽线条状影,称为伴随影。系壁层胸膜在肺尖的反褶及胸膜处肋

4、骨下软组织所形成。(4)胸大肌在肌肉发达的男性,在两侧肺中野外带可见扇形均匀致密影,外下缘锐利,呈一斜线与腋前皮肤皱褶连续。(5)女性乳房和乳头女性乳房可在两肺下野形成下缘清楚,上缘不清,密度逐渐变淡的半圆形致密影,乳头显示为两肺下野结节状致密影。注意:乳房与乳头多两侧对称,且转动患者即于肺野分开。胸锁乳突肌及锁骨上皮肤皱褶胸大肌正常乳房影双侧乳头二.气管起于喉部环状软骨下缘,相当于第6-7颈椎平面,向下位于上纵隔中部,在第5-6胸椎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三.肺2.肺门1)组成------肺门影像由肺动

5、脉、肺静脉、支气管和淋巴组织构成,其中以肺动脉为主,肺静脉次之。2)肺门正位像:(1)位置位于两肺中野内带,第2-4前肋间,左侧比右侧高1~2cm。(2)形态A右肺门上部――由右上肺V、上肺A及下肺A干后回归支构成,其外侧缘由上肺V的下后干形成。下部――由右肺下A干构成,其内侧由于含气的中间支气管衬托,轮廓清楚。正常成人的宽度小于15mm肺门角:右肺门上下之间的夹角称之,该角的顶端有时可较钝圆,但不应有半圆形向外突出的阴影。B左肺门:上部--左肺A弓及其分支、上肺V其分支构成。左肺A弓位于左主和左上叶支气

6、管之间,呈边缘光滑的半圆形影,易误认为肿块。下部――左下肺A及其分支构成,由于左心的掩盖,仅见一部分3.肺纹理组成由肺A、肺V、支气管、淋巴结组成,其中以肺A及其分支为主。X线表现自肺门向肺野呈放射状分布的树枝状阴影。注意点肺纹理自肺门向外围延伸,逐渐变细,外带几乎消失。肺下野纹理较上野粗,特别是右下野因无心脏重叠更加明显,并可见到呈水平走行的肺V分支所形成的肺纹理,勿误认为纹理增强。肺纹理改变与年龄、体位及投照条件有关。老年人较年青人多,卧位较立位多,投照条件低时肺纹理显示增多四.纵隔纵隔分区现多用六分

7、区法。在标准侧位胸片上:先将纵隔划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前纵隔:胸骨后,心脏、升主A、气管前中纵隔:心脏、主A弓、气管、肺门所在处后纵隔:食管前壁为中后纵隔分界处胸骨柄、体交界处至第4胸椎下缘连一水平线将前、中、后纵隔分为上下两部分,共六区。纵隔分区是人为的,不仅便于病变部位的描述,更重要的是推测肿瘤起源与性质。各区常见的原发性纵隔肿瘤前纵隔:胸骨后甲状腺肿、胸腺瘤、畸胎瘤;中纵隔:恶性淋巴瘤、支气管囊肿,较少见有心包囊肿;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五.胸膜(1)斜裂一般只能在侧位片上显示。右侧斜裂起于第4、

8、5肋骨后端平面向前下方斜行,止于前肋膈角后方2~3cm处与膈面呈50度角。左侧斜裂起于第3、4肋骨后端平面向前下斜行,走行较为垂直,约与膈面呈60度角。(2)横裂(水平裂)侧位上起于斜裂中部,向前达肺的的前缘。后前位上起始于右肺门角的中点,水平向外达侧胸壁,细线状(称毛发线)。水平裂水平裂、斜裂五.横膈1.形态(1)呈圆顶状、轮廓光整,正位上膈顶最高点偏内三分之一(2)膈在外侧、前、后方与胸壁相交成肋膈角,在内侧与心脏形成心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