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四讲中国国家文明的诞生ppt课件.ppt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四讲中国国家文明的诞生ppt课件.ppt

ID:50687555

大小:4.59 MB

页数:49页

时间:2020-03-15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四讲中国国家文明的诞生ppt课件.ppt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四讲中国国家文明的诞生ppt课件.ppt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四讲中国国家文明的诞生ppt课件.ppt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四讲中国国家文明的诞生ppt课件.ppt_第4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四讲中国国家文明的诞生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四讲中国国家文明的诞生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讲中国国家文明的诞生——第一战国时代(前3500左右——前3000年左右)一、各地古文化的蓬勃发展二、社会经济与父系制度的持续进步三、文字的产生与礼制的形成四、中国国家文明的诞生1仰韶文化后期,我们祖先开始了铜的冶铸,能够制造一系列简单的小件铜器,我国的历史发展从此进入了铜石并用时代(前3500——前2000年左右)。这一时期经历了约1500年的时空发展,相当于《史记·五帝本纪》所记载的“五帝”活动时期。又可细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一是仰韶文化后期发展阶段,即“五帝”活动的前段;二是龙山文化时代,与“五帝”活动中后段相对应;三是古国向方国的过渡期,即第二战国时代

2、,与“五帝”活动中的末段即尧舜禹羿的活动相对应,时空已超出了铜石并用时代,进入了青铜时代。本讲的讲授范围是第一个发展阶段。2一、各地古文化的蓬勃发展1.仰韶后期文化的分化发展(黄河中游地区)分化为半坡四期和大河村等五个类型。近年来,在郑州西山遗址发现了中原地区最早的古城,在汝州洪山庙发现了136座彩陶瓮棺葬,各地发现了许多男女合葬墓,这些为研究国家的起源和葬俗,了解社会生活面貌增添了重要证据。西山古城建筑基址古城供排水系统彩陶瓮棺葬之陶棺洪山32.红山晚期——小河沿文化的鼎盛(燕辽地区,前3500—3000年)此间仰韶文化的玫瑰花纹与西辽河地区的龙(鳞)纹共同成

3、为彩陶上的常见花纹。以各式玉龙为代表的玉质礼器和绘有精美花纹的彩陶尊型器,还有象征王权的各式“权杖”,成为引人注目的为王权服务的礼器。在辽宁喀左牛河梁和东山嘴一带发现的“坛、庙、冢”为代表的大型礼仪建筑群,以石雕和泥塑的祖神造像为标志的祖先崇拜盛行,铜器的冶铸也已开始,燕辽地区出现了文明的曙光。在各种外来文化的积极影响下,小河沿文化迅速崛起,小河沿人的社会中,贫富分化明显,崇鸟习俗流行,象形文字产生,与红山文化晚期社会相当。4牛河梁遗址全貌积石冢航拍牛河梁遗址牛河梁大型祭坛东山嘴遗址航拍东山嘴祖神残片5小河沿风光鸟形罐镂孔陶器大汶口陶器组合陶猪鬶人面玉饰小河沿文

4、化大汶口中期文化6这是此间一支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文化,在其发展中与中原文化和江浙文化彼此影响互相融合。陶器中出现了鬹、盉、高柄杯、大口尊等礼器,白陶、黑陶和灰陶增多,玉石器加工中采用切割和管钻工艺。玉器和象牙制品大量涌现,穿孔玉器达到很高的工艺水平。各地的遗址窖藏中发现有很多的谷物,饮酒器具的较多发现等说明了农业发展水平之高。安徽尉迟寺遗址发现的环壕聚落和排房建筑为研究当时的聚落形态和社会结构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夫妻合葬墓普遍出现,随葬品的悬殊反映出严重的社会分化。花厅墓地86座墓葬中有8座大墓共殉葬18人,这种较多人殉现象不仅反映出社会的阶级分野,更存在着严

5、重的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3.大汶口中期文化的发展(前3500—前3000年)74.晚期大溪文化和早期屈家岭文化的发展(长江中游一带)晚期大溪文化已进入前3500年时间段,屈家岭文化是指首次发现于湖北京山屈家岭遗址的文化遗存,早期屈家岭文化是在继承和吸收了大溪文化及仰韶因素而发展起来的。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域,从前3300年左右开始发展。与晚期大溪文化差别不大,玉石器加工广泛采用切割法和管钻法。令人注目的是长江中游崛起了一批早期古城,为研究长江中游地区国家起源提供了重要资料。5.崧泽文化、薛家岗三期文化和早期良渚文化(长江下游地区)崧泽文化分布于太湖流域和

6、杭州湾地区,薛家岗三期文化分8布于江淮平原的安徽一带,良渚文化是继崧泽文化发展起来并延续了1000多年的文化遗存。陶 壶崧泽人镂空灰陶玉 璜漆绘黑陶杯玉琀9薛家岗遗址良渚工具玉 琮石棺彩绘玉 琮玉璧与玉琮玉 墩?10彩陶纺轮鸟、鸡和狗城头山古城从大溪文化到屈家岭文明蛋壳彩陶碗彩陶壶116.马家窑文化的兴起和发展(黄河中上游的甘青地区)它得名于甘肃临洮马家窑遗址,由仰韶石岭下类型在向西拓展中吸收土著文化形成,它的早期与仰韶后期大致相当。它以发达的彩陶为其鲜明特征,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墓地出土的舞蹈彩陶盆是其彩陶文化的突出代表。马家窑文化石器制作技术滞后,但养羊业却十分

7、发达。值得注意的是,在马家窑文化遗址中发现了铜制工具和废弃的铜渣,说明冶金业已经诞生,是国家文明重要的技术条件之一。早期马家窑文化房屋大小不等,小者10余平方米,大者近30平方米。在大通上孙家寨墓地发现有男女合葬墓。还发现有随葬品丰厚的大墓,单独择地而葬的现象,是社会分化的具体反映。12马家窑遗址舞蹈彩陶盆陶壶旋涡尖底瓶三足鬶陶罐敞口罐137.早期石峡文化的发展(从前3300年开始,广东北江东江流域)石峡文化以广东曲江石峡遗址的发现而得名。主要分布于广东北江和东江流域。制陶业比较发达,出现了黑陶和白陶,采用轮制或模制。生产工具和武器为石器和玉器。出土有陶纺轮,表

8、明纺织有一定发展。石器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