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间隙神经源性肿瘤CTMRI诊断ppt课件.ppt

颈动脉间隙神经源性肿瘤CTMRI诊断ppt课件.ppt

ID:50764499

大小:3.85 MB

页数:58页

时间:2020-03-14

颈动脉间隙神经源性肿瘤CTMRI诊断ppt课件.ppt_第1页
颈动脉间隙神经源性肿瘤CTMRI诊断ppt课件.ppt_第2页
颈动脉间隙神经源性肿瘤CTMRI诊断ppt课件.ppt_第3页
颈动脉间隙神经源性肿瘤CTMRI诊断ppt课件.ppt_第4页
颈动脉间隙神经源性肿瘤CTMRI诊断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颈动脉间隙神经源性肿瘤CTMRI诊断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颈动脉鞘间隙神经源性肿瘤CT/MR诊断1解剖概要根据充填于器官、血管和神经干周围的疏松结缔组织构成的筋膜鞘和筋膜间隙将颈部分为四部分:器官部甲状腺、甲状旁腺、气管和食管外侧部(2个)颈动脉鞘、第9~12对颅神经、颈部淋巴结后部颈椎、颈鞘及周围肌群以舌骨为界将颈部分为舌骨上区和舌骨下区23颈血管鞘间隙的解剖颈动脉鞘间隙是纵贯全颈的一个最主要间隙,由颅底一直延伸至主动脉弓。位置:茎突后,腮腺间隙、胸锁乳突肌内侧、咽旁间隙后外侧,颈后间隙前内侧,椎旁间隙前外侧、脏器间隙后外侧。间隙外、后侧为颈深筋膜浅层形成,前方为中层,内侧为颈深筋膜深层包绕内容物:颈内动脉,颈内

2、静脉,交感链(副神经节瘤),第9-12对颅神经(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淋巴结动静脉和神经的相互关系:动脉居前,静脉后外(舌骨上区:内侧及后方,舌骨下区:内后及之间)4是指体内散在分布的,与交感或副交感神经有联系的嗜铬或非嗜铬的神经上皮样细胞团。副神经节瘤主要发生在头颈部,其中,颈动脉体瘤、颈静脉球体瘤及迷走神经副神经节瘤占98%。肾上腺及腹膜后等有副神经节聚集的部位,临床上较为少见。一、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561、颈动脉体瘤 (carotidbodyparaganglioma)发生在颈动脉体的肿瘤,一般多为良性,发病年龄31~60岁。多

3、表现为无痛性肿物,部分可有搏动或血管杂音。一般2-6cm大小,椭圆形,有包膜,表面光滑,大部由颈外动脉供血,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网。可合并迷走神经压迫症状如音哑、呛咳;交感神经压迫症状如霍纳氏综合征。镜下为富含细胞和血管的肿瘤7CASE1患者,女,58岁,患者于1年前无意中发现左侧颈部肿物,约“鸽子蛋”大小,无疼痛、发热,无声音嘶哑,吞咽、呼吸正常,1月前开始患者自觉肿物增长速度加快,目前约“鹅蛋”大小。8COR-T2WICT动脉期CT平扫CT静脉期9CTA-VRMPRCPR10COR-T2WIAXI-T1WIAXI-T2WI11SAG-T1WI+CDWIAX

4、I-T1WI+C12病理结果(颈部)副神经节瘤(颈动脉体瘤),送检肿瘤大小为5x4.5x2.5cm。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CgA(+),Syn(+++),CD34(-),CD56(+++),Ki-67(+<2%),S-100(支持细胞+),CK(-)。13诊断要点发病部位为颈总动脉分叉处可为双侧性,约10%常包绕颈内外动脉,并使其分离、移位,CTA、MRA可见颈总动脉分叉处上方颈内、外动脉之间距离呈杯状扩大的特征类圆形边界清楚,血供丰富,强化明显瘤周可见小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MRI增强,较大肿瘤不均匀强化,内见血管流空非强化影,称为“盐-胡椒面征”142

5、、颈静脉球瘤 (glomusjugulartumors)颈静脉球瘤多见中年女性,多发生于颈静脉球外膜的球样小体大体呈分叶状实性肿块,瘤体血供丰富,内含丰富的血管网和血窦,多呈浸润性生长临床症状以搏动性耳鸣,听力减退为首发症状。15CASE2男,59岁,10年前,患者自述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耳间断性耳鸣,呈低频“唰唰声”,听力逐渐下降;2011年患者出现头晕,走路不稳,左侧指尖麻木感、左侧头皮麻木感,左耳耳鸣无变化;2014年3月,患者出现视物模糊;于2014年7月在当地医院行颞骨CT及MRI提示:左侧颈静脉孔区占位病变。16CT-骨窗CT-骨窗17COR-FL

6、AIRT1WIT2WI18COR-T1WI+CAXI-T1WI+CSAG-T1WI+C19病理结果(左侧颈静脉孔区)副神经节瘤,大小约为5.5x3x1.5cm,瘤组织广泛侵犯横纹肌及骨组织,淋巴结内未见转移性肿瘤(0/4)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CgA(局部+),Syn(+++),CD31(-),CD56(+++),Ki-67(+<2%),S-100(支持细胞+),CK(-),建议密切随诊。20诊断要点颈静脉孔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常累及鼓室,并可跨颅内外生长CT表现为颈静脉孔周围虫蚀样骨浸润,病灶可经鼓室底壁入耳MRI表现为大于2cm的病灶可表现为盐-胡椒

7、征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强化,可显示肿瘤的范围21以女性患者较多,男女比例为1∶2.7,高峰发病年龄为45~50岁,多数为单发性,10%~25%的肿瘤为多发性,可为双侧性或与其他部位的副神经节瘤同时存在该肿瘤可以位于沿迷走神经走行的任何部位,其中以颈静脉神经节和结状神经节区域最为多见,肿瘤常为非功能性,表现为上颈部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83%的病变位于下颌角后方,在颅底和舌骨之间,位于下颈部者罕见3、迷走副神经节瘤(glomusvagale)22T1WIT2WIT2WICASE323双侧迷走神经副节瘤SAG-T1WI+CCOR-T1WI+C24诊断要点大多数迷走神

8、经副神经节瘤位于上颈部的咽旁间隙,在颈总动脉分叉水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