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痰的注意事项ppt课件.ppt

吸痰的注意事项ppt课件.ppt

ID:50812652

大小:754.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3-14

吸痰的注意事项ppt课件.ppt_第1页
吸痰的注意事项ppt课件.ppt_第2页
吸痰的注意事项ppt课件.ppt_第3页
吸痰的注意事项ppt课件.ppt_第4页
吸痰的注意事项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吸痰的注意事项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吸痰的注意事项---1目的目的: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2适应证吸痰法适用于危重、年老、昏迷及麻醉后咳嗽无力、反射迟钝或会厌功能不全,而不能将痰液咳出者以及误吸呕吐物的病人,吸痰法是一项重要的急救护理技术。操作时动作应准确、轻柔、敏捷3分类(一)电动吸引器吸痰法(二)注射器吸痰法(三)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4电动吸引器吸痰法1.构造主要由马达、偏心轮、气体过滤器、压力表及安全瓶和储液瓶组成。安全瓶和储液瓶是两个容量为1000ml的容器有2根玻璃管,并有橡胶管相互连接。5电动吸引器吸痰法2.原理接通电源后,马达带动偏心轮,从吸气孔吸出瓶内的空

2、气,并由排气孔排出,这样不断地循环转动,使瓶内产生负压,将痰吸出。3.用物电动吸引器1台,无菌治疗盘或盒内放有盖罐2只,各盛有无菌生理盐水及12-14号消毒吸痰管数根,气管插管备6号吸痰管,纱布,止血钳,无菌持物钳置于盛有消毒液瓶内,多头电插板,弯盘,必要时备压舌板,开口器,拉舌钳,床栏上系一盛有消毒液的玻璃瓶。地面置一水桶,以盛污吸痰管。根据病人的清醒水平、合作程度及有无人工气道,选择恰当的吸引途径;经鼻吸痰、经口吸痰、经人工气道吸痰。6电动吸引器吸痰法4.操作方法(1)检查吸引器各部连接是否完善,有无漏气。接通电源,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调节

3、负压。一般成人吸痰负压约40-50kPa,小儿吸痰约13-30kPa,将吸痰管置于水中,试验吸引力,并冲洗皮管。(2)将病人头部转向护士,铺治疗巾于颌下。(3)插入吸痰管,其顺序是由口腔前庭→颊部→咽部,将各部吸尽。如口腔吸痰有困难时,可由鼻腔插入(颅底骨折患者禁用),其顺序由鼻腔前庭→下鼻道→鼻后孔→咽部→气管(约20-25cm),将分泌物逐段吸尽。若有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时,可由插管或套管内插入,将痰液吸出。昏迷病人可用压舌板或开口器先将口启开,再行吸引。(4)气管内吸痰,待病人吸气时,快速将导管插入,自下而上边退边左右旋转导管,消除气道分泌物,并

4、注意观察病人的呼吸。在吸引过程中,如病人咳嗽厉害,应稍等片刻后再行吸出。并随时冲洗吸引管,以免痰液堵塞。(5)吸毕,关闭吸引器开关,弃吸痰导管于小桶内,吸引胶管玻璃接头插入床栏上盛有消毒液瓶内备用,将病人口腔周围擦净。观察吸出液的量、颜色及性质,必要时做好记录。7电动吸引器吸痰法5.注意事项(1)吸引器所用电压与电源电压要相符,否则易损坏电动机和影响吸力。(2)吸痰动作要轻、稳。一次吸痰时间不应超过15秒,吸引器连续使用时间不超过3分钟。(3)治疗罐治疗巾每日更换消毒一次,吸痰管每次更换使用。(4)储液瓶内的吸出液应及时倾倒,不应超过瓶的2/3,以免

5、痰液吸入马达,损坏机器。储液瓶洗净后,应盛少量的水,以防痰液粘附于瓶底,妨碍清洗。(5)专人保管,定期检修与保养,保持其良好效能.8注射器吸痰法在无吸引器的情况下,可用20ml或100ml注射器,接头处连一橡皮导管,其尖端放入口腔、鼻腔或气管套管内,边抽动注射器活塞边使导管后退,吸出痰液或呕吐物。9中心吸引装置吸痰法该装置利用管道通路到达各病室单位,应用时装上吸痰导管,开动小开关,即可抽吸10注意事项1.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插管动作轻柔,敏捷。2.吸痰前后应当给予高流量吸氧,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3-5分钟,患者耐受后

6、再进行。一根吸痰管只能使用一次。3.如患者痰稠,可以配合翻身扣背、雾化吸入;患者发生缺氧的症状如紫绀、心率下降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再吸。4.观察患者痰液性状、颜色、量。111.密切观察病情,观察病人呼吸道是否通畅,以及面色、生命体征的变化等,如发现病人排痰不畅或喉头有痰鸣音,应及时吸痰。2.如为昏迷病人,可用压舌板或开口器先将口启开,再进行吸痰;如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需经气管插管或套管内吸痰,应严格无菌操作;如经口腔吸痰有困难,可由鼻腔插入吸痰。3.吸痰管的选择应粗细适宜,不可过粗,特别是为小儿吸痰。4.吸痰时负压调节应适宜,插管

7、过程中,不可打开负压,且动作应轻柔,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5.吸痰前后,应增加氧气的吸入,且每次吸痰时间应小于15秒,以免因吸痰造成病人缺氧。6.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吸痰所用物品应每天更换1~2次,吸痰导管应每次更换,并作好口腔护理。7.如病人痰液黏稠,可协助病人变换体位,配合叩击、雾化吸入等方法,通过振动、稀释痰液,使之易于吸出。8.储液瓶内的吸出液应及时倾倒,一般不应超过瓶的2/3,以免痰液吸入损坏机器12吸痰时会有憋气这种非常短暂的不适感,吸痰时需咳嗽配合,以利于下呼吸道痰液的清除。吸引负压不超过-50mmHg(-6.7kPa),以免负压过大损伤粘

8、膜吸痰的手法:阻断吸痰管的负压,将吸痰管插入气管导管直到有阻力感或估计吸痰管接近气管导管末端,此时应将吸痰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