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

初三化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

ID:50840234

大小:20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5

初三化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初三化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初三化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三化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F:19H:1O:16Al:27N:14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1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2分)1、下列选项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蜡融化B.瓷碗破碎C.潮湿的衣服被晒干D.铁生锈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3、汽车安全气囊内的物质能在碰撞后10秒迅速反应,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稀有气体4、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黑烟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D、铁

2、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5、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以做燃料B、氧气能与所有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C、水中的生物能依靠微溶于水的氧气而生存D、带火星的木条一定能在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6、下列措施和理由之间,其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A、白磷要保存在水中——防止自燃  B、经常翻动柴草——防止受潮C、加油站严禁烟火——防止爆炸   D、真空包装保存食品——防止缓慢氧化7、葡萄糖(C6H12O6)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B、葡萄糖分子中含有6个碳原子和6

3、个水分子C、葡萄糖不属于氧化物D、葡萄糖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8、右图是水分子电解模型,由此模型所获得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A.水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B.反应物的原子总数等于生成物的原子总数C.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D.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9、某化合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A、二氧化碳和水B、C、H、O元素C、C、O元素D、C、H元素10、现代通信中大显身手的光导纤维是用SiO2制成的。SiO2中硅元素(Si)的化合价为()A、+4B、+3C、+2D、+111、下列关于

4、化学方程式C+O2点燃CO2的读法正确的是()A、碳原子加氧分子点燃等于二氧化碳B、碳加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C、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D、一个碳和一个氧气点燃生成一个二氧化碳二、填空与解答题(每空1分,共26分)12、用化学符号表示:①水中氧元素为-2价②2个氢原子③m个镁离子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1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镁条在空气中燃烧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③红磷在空气中燃烧④铜丝在空气中受热14、右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1)由图中可知,A为电源的   极,C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C、D中两气体的体积

5、比为;(2)根据上述事实可经得出结论:水是由组成的(3)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5.水可以造福人类,但水被污染后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为防止水体污染,下列措施中①控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②生活污水先净化后排放③禁止使用化肥、农药④工厂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可以采用的是。16.若要鉴别所得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搅拌,如果泡沫很少,则为,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是,17、请选用各物质名称前的字母序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A冰水混合物B.二氧化锰C.高猛酸钾D.红磷E.自来水F.空气六种物质,(1)属于混合物的是;(2)属于氧化物的是;(3)属于

6、单质的是。18.由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等几种元素的相对原于质量新值,其中他测定核电荷数为63的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为152,则该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19在下列各项中,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改变的是:,一定不变的是:。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20.近几年来,科学发现在生物体内存在少量一氧化氮,它有扩张血管和增强记忆力的功能,成为当前生物科学研究的热点。一氧化氮是工业制取硝酸的中间产物,生成一氧化氮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催化剂4NO+6X,则X

7、的化学式是。21.已知A+B=C+D,生成物C与D的质量比为1∶3,若反应物A与B在反应中共消耗2.4g,则生成C的质量是。三、实验与探究(共16分)22.马强和几位同学在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几种气体。(1)写出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b。(2)马强用高猛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该反应原理,可选择图中(填标号,下同)与组装一套制取氧气的装置。(3)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4)陈超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其中二氧化锰作用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3.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我们设计如下

8、实验: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在250mL烧杯中,注入200mL热水,并投入一小块白磷,烧杯口盖上薄铜片,铜片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