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科总结.doc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科总结.doc

ID:50935446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8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科总结.doc_第1页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科总结.doc_第2页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科总结.doc_第3页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科总结.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科总结.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培红小学四(5)班语文科总结让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习作古焕莲习作,是小学语文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说它是重点,是因为它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说它是难点,是因为它包括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分析、综合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在平时的习作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谈文色变”,不知如何下笔,总是处在一种不良的心境中,久而久之,造成了对习作的恐惧心理、依赖心理。究其原因,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大概有四:一、要求过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总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忽视这一点,极易陷入揠苗助长的泥潭中。由于受到种种功利主义的影响,老师常常对学生拔高要

2、求。例如在篇幅上要求写片断的变成了写完整的作文,只要四、五百字的篇幅却要求写六、七百字甚至更长的文章,有的动不动就要求这要求那,教师又不愿“下水”体会学生的苦衷……面对这一座座高峰,学生畏难的心理自然就会出现。二、指导过泛4教师的指导对学生梳理既得的素材、确定文章的中心、安排文章的段落层次乃至文章的修改,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指导应有针对性,否则学生面对一套又一套空洞的理论只能觉得隔靴挠痒、似懂非懂。例如《记一次劳动》,教师说要中心明确,要能反映劳动时人们的好思想、好品德;作文重点要突出,一次劳动的过程要具体;文章条理要清楚,不要东拉西扯;文句要通顺

3、,字迹要工整……而对如何把劳动的过程写具体却轻描淡写几句带过。这样的指导,学生思维处于茫茫然的状态,习作心境是不会好的。三、求全责备习作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但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他们的信心,使他们处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无疑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良好途径。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却常常发现教师对习作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少予或不予关注,更不要说对他们进行鼓励与表扬,有时甚至不屑一顾地讽刺、挖苦。学生经过多次的消极体验从而接受外界对自己的标定,最终发展成为对习作的恐惧,原先掌握的一些习作技能也会慢慢地消退。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得到承认,这

4、是学生自我肯定的需要。学生的习作过程如果得不到教师的肯定,他们对写作就会慢慢地变得灰心、失望,我们又怎能奢望学生有良好的心境呢?怎能让学生写出好的文章来呢?四、孤立指导“课文无非是个例子”4(叶圣陶语),习作教学要和所学的课文紧密联系,丁有宽的“读写结合”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当前,习作教学常出现的一个偏差,那就是不论记实作文还是想象作文,多不联系所学的课文,不注意发挥课文的作用;习作指导又常常与批改、讲评各环节相脱离,孤立地就一篇指导一篇,没有注意和小学习作的训练系统联系,学生难以得到系统的训练。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认为:“学习,是学生一种经验的获得与行为改变的过程

5、”。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习作心境好,就会觉得习作有趣,就会怀着一种愉快的情绪,抱着成功的希望,带着习作的欲望进入课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力的源泉”。良好的心境激发了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自由联想、记忆清晰、思维敏捷,语言顺利表达,无形中减轻了学生的习作负担,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身心的全面发展。一、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学生只有在宽松的气氛中,才能保持愉快的心境。教师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班级环境的布置;一是课堂氛围的渲染。班级环境的布置:班级环境对学生的

6、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学生普遍讨厌的是单调的划一的布置。我们可以利用板报、墙报等阵地,开辟“佳作欣赏”、“知识天地”4等专栏,大面积地张贴学生的习作,让他们揣摩揣摩处于同一起跑线的小伙伴的习作,必要时教师也可以“下水”,与学生的习作一同展出,把老师的理解与表达方式带到孩子们中间,努力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另外,我觉得要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快乐,还应多关注他们的心理,多鼓励,多表扬孩子。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孩子们有强烈的上进心,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当他们受到鼓励和表扬时,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在精神上得到很大的满足。总之,要想使孩子达到乐学的目

7、的,教师应正确地引导,让孩子在主观认识上不怕学习,心平气和地看待学习,找到学习的感觉,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觉得学习是充满阳光的。相信,当孩子的学习潜能迸发时,他们将从“乐”学变“爱”学。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