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量分析与预测.doc

交通量分析与预测.doc

ID:50956191

大小:9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6

交通量分析与预测.doc_第1页
交通量分析与预测.doc_第2页
交通量分析与预测.doc_第3页
交通量分析与预测.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交通量分析与预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章交通量分析与预测】第三章交通量分析及预测3.1现状交通调查及分析3.1.1项目影响区的确定项目影响区根据对项目的影响程度,分为直接影响区和间接影响区,一般按行政区域划分。根据对各地区经济和交通的影响程度以及区域内物流和车流集散的特点,结合各地区社会经济、交通运输现状和路网状况,本项目直接影响区为彭山区,间接影响区包括眉山市、新津县等。3.1.2交通现状分析1、交通现状随着城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步行和自行车出行仍然是居民的主要交通方式,但重要性有所下降,两轮电动车的出行比例已上升至10.1%,汽车出行增长较快,达到12.5%,

2、公交车比例仅为14.7%。彭山区私家车发展势头强劲,将成为未来城市机动车增长的主要因素。2、项目影响区交通现状及规划条件城市交通状况的恶化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加关系十分密切,当然这也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当前我们正处在快速城市化和快速机动化交织的历史时期,城市交通压力急剧增加,过去五年彭山区机动车每年以10.8%的速度增长,而同期道路的增长速度远低于此。彭山区城范围内现状主次干道路网密度2.44公里/平方公里,城市支路路网密度更低,而城市主干道和支路的平均容积率要达到规划水平,还存在有很大差距。因此加大路网建设力度仍然是解决

3、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3.2交通量预测方法交通量预测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对片区路网的分析,研究项目建设给片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交通影响及其程度,判断在当前这种交通路网的承载能力下的影响,能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并确定合理的项目出入口位置。道路断面的设置形式是否合理,满足交通功能的要求是最基本的条件。设计通行能力低于设计交通量的道路形式是不合适的,因为它容易造成片区路网的交通拥挤,甚至发生交通堵塞,要求设计通行能力必须大于设计交通量。另一方面,通行能力也不能过大,否则使道路资源不能充分利用,必然造成大量的浪费。3-4【第三章交通量分析与预测】交通量预测是

4、一项综合技术,涉及因素很多,把握预测方向和提高预测精度,一值是世界各国交通研究重要课题,同时,也是一切交通问题研究的基础。本可研报告对交通量预测按照国际上业已成熟的四阶段模式,即交通生成、方式划分、交通分布和交通量分配进行的。是在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及土地使用分析的基础上,对道路网络整体进行交通模拟。交通模拟中各种模型建立,都是进行相应统计检验后得到,模型精度一般在15%以内。3.3交通量预测内容及结论3.3.1交通量的组成本项目属于新建道路,对此情况,远景交通量一般只包括诱增交通量和转移交通量二类。1、诱增交通量由于拟建道路的建成通车,其道路基础

5、设施的完善将有效提升片区路网服务水平,与相邻道路之间具有较好的竞争优势,其诱发潜在的交通需求量较大。诱增交通量预测,目前采用的方法很多,一般以相邻路网的趋势交通量为基数预测诱增交通量,这种方法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区域间的运行时间、距离,按照“有无对比法”的原则,采用重力模型的思想,预测诱增交通量。这种方法计算工作繁杂,而且模型中的某些假定与实际情况可能存在偏差,因为模型不可能准确估计区域间运行时间对其各区诱增交通量的影响,因此需要对预测成果进行修正。2、转移交通量转移交通量是指由于竞争关系,从其他交通方式转移过来的交通量。彭山区航空大道新建工程的建成

6、通车,将会使以往绕行的车辆转移到此道路组成新的转移交通量。3.3.2交通量预测年限按城市道路设计规程以及交通部颁发的《水运、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城市次干路为15年。本工程彭山区航空大道新建工程为城市次干路,因此,彭山区航空大道新建工程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取15年。该项目建成时间为2016年,其预测基年为2016年,预测目标年中,彭山区航空大道新建工程为2030年,其中每隔5年为一个特征年。3.3.3基年交通量的确定3-4【第三章交通量分析与预测】交通影响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

7、项目建设所带来的交通影响及其程度,判断目标年的交通网络承载能力下这种影响能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交通量预测是机动车交通影响分析的核心及前提。一般预测交通量可划分为两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背景交通,即所有通过研究区域且起止点均在道路外的交通出行;第二部分是诱增交通,即研究区域内其他项目产生的交通,其起点或终点在研究区域内。本项目规划区域内的诱增交通量是由区域内用地开发形成的,主要包括教育、居住等。各种设施的单位产生/吸引率见下表:表3-1不同性质用地的高峰单位发生率和吸引率用地性质单位产生率单位吸引率商业金融(pcu/平方米/小时)0.00130.0

8、032办公(pcu/平方米/小时)0.00390.0009居住(pcu/平方米/小时)0.00090.0023教育(pcu/平方米/小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