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细节.doc

课堂教学细节.doc

ID:51150493

大小:2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9

课堂教学细节.doc_第1页
课堂教学细节.doc_第2页
课堂教学细节.doc_第3页
课堂教学细节.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细节.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堂教学细节“十不要”  2011-11-0213:33:27

2、  分类: 学校管理

3、举报

4、字号 订阅    教师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尤其是语文教师,站在讲堂上应该就是一部耐读的书。他的一言一行,一举手一投足,甚至每个细小的表情、手势、姿态、眼神等都会给学生一种很大的影响。课堂教学中的某些不雅的言行细节看似无关紧要,却影响了教学美感与效益。一、不要说无用的话:不紧张,不紧张。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情绪会引发他人的情绪,而他人的情绪又会反过来再影响该人原先的情绪,造成情绪互动现象。这就是情感效应。  这里要说的是,凡大赛或

5、公开课的执教老师,课前都有或多或少的心理紧张,这种紧张是正常的,有些老师可能是为了缓解自己内心的紧张情绪,课始,便无头无脑地告诫全班同学上课时“不要紧张!不要紧张!”,这分明是自己紧张,人家学生们原本都很平静,可是一经老师这样提醒,紧张的情绪便传染给了学生们。老师这么一渲染,不仅学生,连会场听课的人也都会紧张起来。二、不要说寒暄的话:小伙子们,姑娘们。  课堂是神圣的。我们称呼全体同学时一般称为“同学们”,称个体学生时,一般称全名,师生相处时间长了感情深了,可以只呼名。《论语》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孔子对学生

6、的称谓,也很自然,称呼子路为“由”,称呼曾皙为“点”,称呼冉有为“求”,称呼公西华为“赤”。他称呼学生时,一般总是叫学生的“名”,不叫“姓”和“字”,这样称呼更体现出师生关系之和谐。  现在的公开课往往是借班上课,老师为了与陌生的学生贴磁、套近乎,常常说些寒喧的话,或大呼小叫着:孩子们!来显示自己的亲热。还有些人干脆戏噱地称学生们为:小伙子们,姑娘们。那就有点令人反感,寒喧不等于幽默。  一次,在地级市的教学比赛课上,有位男教师撇着滑稽的娘娘腔:“请这位先生”,“请那位小姐”,会场听课教师都笑得前仰后合,而被指叫的学生也感到很难

7、为情,课堂效果可想而知。三、不要说混帐的话:左一个提示,右一个注意。  古人云:“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深层次的思维活动非静无以进行。外动内静的课是一种表面繁荣;外静内动,动静结合的课是一种高境界。  可是,常见有这种情况,有的教师备课不充分,课堂语言不够洗练,每布置一个教学活动环节后,就在学生刚静下来思考时,就开始“左一个提醒,右一个注意”,一直在学生旁边不住地唠叨、罗嗦,婆婆妈妈的,让学生耳根不能清静,甚至无所适从。这样做等于“混帐”。  高超的教学设计,应有非凡的定力,给学生以大块大块的阅读、思考与写作的时

8、间,只要布置学生活动,就要学生在课堂上享受静静思考的美感。四、不要轻易说鼓动的话:咱们来鼓掌!  鼓掌是一种热烈的赞扬,它比语言更有力量。听课中我们常感动于执教老师声情并茂的诵读后,学生们自发的鼓掌,也感动于教师面带微笑,注视着学生,轻轻地为他精彩表现而鼓着掌……这里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一切均是自然流露,那是一种真正的欣赏,师生都会被感染。  可是在许多公开课上,有的老师备课不充分,课堂没有从学的角度设计出调动学生的活动抓手,没有了解学情,上课时,看气氛不活跃就三番五次地强求学生:“咱们来鼓掌吧!”,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当生

9、硬的牚声爆响起来,躁动也就弥漫了整个教室。但响动的厉害不等于课堂的真动,表面的热闹不等于真正的高效,苍白的掌声掩盖不了课堂的空虚。真正有智慧有水平的老师课堂上应该是拒绝鼓掌。因为他驾驭课堂不靠这些浮躁的东西。五、不要说不公平的话:推荐最好的学生来读。  有无充分的朗读有时成了判断是否好课的标准之一。一般认为,没有朗读的语文课一定不是好的语文课。公开课执教老师深谙此理,因此上课都比较注意朗读。常见到有些老师上课时,总是喜欢推荐朗读水平最高的学生来读,久而久之,优者越优,差者更差。分析原因,不过就是急功近利,想让好学生成全自己的课,

10、他只想让自己的课堂锦上添花,却没有想到其他读得不好的学生更需要训练,课堂是全体学生的课堂,教育公平应从课堂教学的小环节开始。  记得著名特级教师程翔先生的示范课,他叫学生起来推荐,当该生推出谁读的时候,程老师却出其不意地问该生为何推他而不推自己?学生自然说他读的最好。程老师说,正因你读的不好才更需要锻炼,于是在他循循善诱的指导下,该生朗读水平一步步提高。这是真正的功夫。六、不要说重复的话:听到了吗?是不是这样?  有的老师上课喜欢说重复的话;你听到了吗?你听到了吗?或重复一个口头禅:是不是?是不是这样?或是重复一个无意义的口头词

11、:恩、啊。一节课下来,“哼哈啦吗”一萝筐,让人听来生厌,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听过山东名师朱则光老师课的人都说是一种享受,过后久不能忘怀的是他略带沙哑富有磁性浑厚的声音,他吐字铿锵圆润,不用说是读书,即使是很平常的话语从他嘴里说出来就像音乐一般。他是如何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