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板岭村创建小康示范村的实践与思考.doc

[精品]板岭村创建小康示范村的实践与思考.doc

ID:51190654

大小:7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20

[精品]板岭村创建小康示范村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1页
[精品]板岭村创建小康示范村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2页
[精品]板岭村创建小康示范村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3页
[精品]板岭村创建小康示范村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4页
[精品]板岭村创建小康示范村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板岭村创建小康示范村的实践与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板峻村创建小康示范村的实践与思考朱安伟彖山县新桥镇党委书记新桥镇板岭村是宁波市欠发达村。近年来,该村立足欠发达村实际,因地制宜开展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2007年,被列入宁波市小康示范村创建行列,也是作为新桥镇欠发达村创建小康示范村的试点村。结合蹲点调研工作,我对该村近三年来的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发现该村在建设实践屮有不少做法值得借鉴。一、板岭村基本概况板岭村,地处新桥镇西北部,距县城约30公里,区位条件没有优势。全村305户,人口916人,在新桥镇属屮等规模村庄。村域面积1・2平方公里,其屮,山林1650亩、耕地520亩,人均耕地面积0.56亩。2007年村级集体经济15万元

2、,村民人均收入6118元。全村道路硬化率100%,卫生饮用水100%,有线电视入户率9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7%,五保户供养率100%。曾获得县级先进党组织、县级综合治理先进村、县级文明村、市级卫生村、市级园林式村庄等荣誉称号。二、板岭村原来情形2005年以前,板岭村创建小康示范村基础条件较差,既无资源优势,也无产业特色,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不足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5030元,村内环境杂乱,基础设施落后。具体体现在:1、村庄规划滞后。农村发展处于自发无序状态,村庄建设与新农村建设规划脱节,村圧发展定位、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绿化规划布局不合理。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的问题还比

3、较突岀。从外观看,村庄新房一排一排;到村内一瞧,旧房一片一片,许多闲置房屋无人居住。2、基础设施落后。相对于发达地区村庄,欠发达村板岭村的发展水平有限,其自身没有经济能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外来资本又没有动力对该村进行投入,1000余米穿村道路、环村公路、小流域治理等项Fl无法组织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薄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经济社会发展。3、公共服务欠缺。由于经济条件差,多年來对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事业投入严重不足,致使经济社会发展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愈来愈不适应。主要表现在:没有卫生服务站,看病难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没有稳定的文化队伍,无农民会所、老年活动场所、青

4、年文体活动场所,阵地建设比较薄弱;没有固定的健身活动场所,体育器材短缺、文化室藏书内容比较陈I口,群众文化生活慣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新农民的要求。4、产业结构不优。受地理条件制约,板岭村农业产业结构层次偏低,75%的农户从事种植业,种植业屮粮食比重较大。同时,由于市场主体发育不完善、市场体系不成熟、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信息闭塞等因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有趋同性和滞后性,致使缺乏具有地域特色的优势产业。5、农民素质较低。受传统观念束缚,农民“等、靠、要”思想较重,思想观念相对落后,缺乏走出去闯市场的信心。小农意识浓厚,守着自己几亩土田,温饱即安,小富即满。全村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仅

5、为7.6年,受过职业技能培训不到10%,文盲、半文盲劳动力还有相当规模大,劳动力文化程度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不相适应。H前留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大多是年龄偏大、文化素质较低、观念落后的劳动力,对现代农业科技的领会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差,导致许多农业新技术、新科技推广速度较慢。板岭村创建小康示范村的实践近三年來,板岭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创建小康示范村为H标,扎实推进“强班子、夯基础、重发展、优民风”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1、突出村级班子建设,构建农村治理新机制。根据小康示范村创建要求,不断加强村干部索质培训,使村班子真正成为政治素质过硬,能担当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共

6、同致富、为群众服务的领导核心。一是坚持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板岭村是市级贫困村,村民一直认为创建小康示范村是可望而不可及,但村干部并没有因为问题复杂血裹足不前。该村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2005年通过了环境整治村验收,把美化村容村貌作为改变村民陋习的开端,有效地克服了长期积累养成的亦步亦趋习惯。二是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在群众屮树立过破形象,他们有两条不成文的规定,即凡是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干部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党员做到的,村班子成员首先做到。特别是在村庄规划、环境整治等难点问题处理上,村干部始终身体力行。三是坚持团结协作,密切配合。重视培养干部民主作风,始终坚持“民主决策、民主

7、管理”原则,每月10日、20日、30H召开村三套班子会议,集思广益,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在重大事务决策上,注重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力求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儿年来村干部没有一人发牛违法乱纪现象,连续三年被评为县镇先进党组织,为小康示范村创建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2、突出强村富民思路,实现农村经济新发展。始终将“强村富民”作为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本地特色,坚定不移地走“创业富民、创新强村”Z路,大力提升自身造血功能,实现强村富民的H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