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尝试[1].doc

探究性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尝试[1].doc

ID:51191237

大小:4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09

探究性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尝试[1].doc_第1页
探究性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尝试[1].doc_第2页
探究性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尝试[1].doc_第3页
探究性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尝试[1].doc_第4页
探究性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尝试[1].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究性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尝试[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探究性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尝试一、提出问题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在学校里接受十几年的学习,他们最需要获得些什么?我们应该给予他们什么东西呢?是前人积累下来的知识吗?是考试时的高分和一些解题的技巧吗?就数学而言,我认为提倡知识和能力并重,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使他们能用数学的角度去看去思考问题,用数学的严谨态度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确实有很多值得改正的地方。初三学生做下面的题:1、要测量一个圆形桌面的半径,把它平放到墙根,桌沿刚好靠到两墙,测出桌面边缘上一点到墙的距离分别是

2、a、b,就能算出桌面半径,为什么?2、从长为40cm、宽为30cm的矩形钢板的左上角截取一块长为20cm、宽为10cm的矩形后,在剩下的一块下脚料中,工人师傅要将它做适当的切割,重新拼接后焊成一个面积与原来下脚料的面积相等,接缝尽可能短的正方形工件。①请根据上述要求,设计出将这块下脚料适当分割成三块或三块以上的两种不同的拼接方案;②在这两种方案中哪一种更好些?说出理由和看法。这两个问题都需要学生把实际情境经过抽象归纳成数学问题,而在解决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探究。从学生解答的过程和结果来看,很不如人意。这恰好暴露了数学课堂教学的薄弱环节:重

3、数学知识的学习,轻实践探究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掌握。那么怎样改变这种现象呢。《新课标》关于数学课堂教学的理念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比较、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也就要求教师主动地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大力提倡探究性的教学方法。二、如何开展探究性教学:1、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在人的素质中,创造力是最根本的素质;在人才的特征中,创造性是最本质的特征。所以

4、,素质教育应十分注重人的个性、创造才能和创新意识的发展。而人的个性、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必须在自由的、民主的、宽松的氛围中才能得到发展,探究性教学更应努力创造一种“无拘无束的气氛”营造一种学生能“自由呼吸”的环境,其意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其心智健康发展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捕捉创造灵感比传授知识更重要。2、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是促使学生主动地发展、生动活泼地发展,让学生主动学习。只有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才能使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

5、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成功学习的基础,只有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认知,主动获取研究内容,主动吸取人类积累精神财富,他们才能认识世界,促进自身发展。例:如图,图1是一个水平摆放的小正方体木块,图2、图3是由这样的木块叠放而成的,按照这样的规律继续叠放下去,至第7个叠放的图形时,小木块的总数是多少?第n个呢?问题提出后,教师叫学生先自行思考,然后回答。S1:图1是1个,图2是(1+5)个,图3是(1+5+9)个,每一层都比上一层多4个,第n层有(4n-3)个,因此第7个图有(1+5+9+13+17+21+25)=91个,第n个图有[1+5+9

6、+…+(4n-3)]=[1+(4n-3)]n/2=2n2-n(个)T:回答得很好!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S2:老师,我也有一种方法:第n个图可以这样看,前后左右都可以看作(1+2+3+…+n),但应减去中间重复的3次来计算,于是第n个图有小木块:4(1+2+3+…+n)-3n=4(1+n)n/2-3n=2n2-n(个)T:很精彩!又是一种方法,而且还容易理解。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呢?S3:老师,还有!(也许是兴奋,这位学生忘了举手)我悟出了另外一条规律:如果把第1图形有小木块1个看成1×1,第2个图形6个看成2×3,第3个图形1

7、5个看成3×5,第4个图形有4×7个,…,第7图形有7×13个,…,依次是一个正整数乘以一个奇数,于是第n个图形就有n(2n-1)=2n2-n(个)T:真棒!太漂亮了!这堂课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某些不常发言的学生的积极性,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参与意识,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3、教学中体现教师的启发功能在教师“启”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而达到“发”,去获得知识和发展潜能,它继承了我国传统启发式教学的精华,即:启而不灌、发而不乱、学思结合、循循善诱。“发”的基本形式是学生的研究活动,既不是一般的培养思维能力,也

8、不是抓不住问题实质的,形式主义的集体讨论,而是,有一定深度的、系统的探究活动,探究的本身就是一种探索,是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突出了发展学生智能这个重点。例: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各种建筑物的地坪,就能发现地板常用各种正多边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