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晶的题西林壁.ppt

张晶的题西林壁.ppt

ID:51317637

大小:6.61 MB

页数:25页

时间:2020-03-21

张晶的题西林壁.ppt_第1页
张晶的题西林壁.ppt_第2页
张晶的题西林壁.ppt_第3页
张晶的题西林壁.ppt_第4页
张晶的题西林壁.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张晶的题西林壁.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题西林壁单位:安阳县曲沟镇南曲沟小学执教:张晶题西林壁宋代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书、画都很专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大的成就,对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著有《东坡全集》。西林寺庐山位于江西北部,北临长江,东临潘阳湖,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名山,相传在周朝时有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结庐为舍,因此而得名。自古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声誉。庐山南北长约25公里,东西宽约20公里,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一展庐山的无穷

2、魅力。历代诗人墨客相继慕名而来,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名篇佳作。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独立识字学词。3、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文中所蕴含的道理。自学提示:一首古诗往往就是一幅古朴典雅的画卷,只要你用心的去读,去感受,你就能看到这幅画。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反复读古诗,看谁能把它读成一幅画。注释:不识:看不清、认不清只缘:只因为面目:面貌,这里指庐山的风景。身:自己此:这横看侧看远看近看抬头仰望低头俯视放飞想象:横着看,庐山;侧着看,庐山;从远处望,庐山;从近处看,庐山;从高处俯视,庐山;从低处仰望,庐山……千姿百态变化万

3、千小组讨论:1、怎样才能够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你从这首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背一背:题西林壁苏轼横看侧,各不同。不识真面目,身在。测一测: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启示人们:。2、学了这首诗,我懂得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看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同,我们要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客观全面的看待问题拓展阅读:3想意境,悟诗情学习古诗的方法?1知诗人,解题意2释诗句,明诗意拓展阅读: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父亲开始教我画画。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

4、了样。”   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们画。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前,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老师的神

5、情变得严肃了。半晌,他又问道:“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   “好—笑!”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   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好,下一个。”   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的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

6、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